
屋架中柱頂承受梁木的曲木。《文選·何晏<景福殿賦>》:“櫼櫨各落以相承,欒栱夭蟜而交結。” 李善 注:“ 薛綜 《西京賦》注曰:‘欒,柱上曲木,兩頭受櫨者。’栱,欒類而曲也。”
“栾栱”是中國古代建築中的一種構件,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栾栱指屋架中位于柱頂、用于承受梁木的曲木結構,屬于傳統木構建築鬥拱系統的一部分。其核心功能是傳遞屋頂荷載至立柱,同時兼具裝飾性。
結構特征
根據《文選·何晏〈景福殿賦〉》記載,栾栱為兩頭彎曲的木材,上端承接“櫨”(鬥拱的方形墊木),下端與立柱相連,形成“櫼櫨各落以相承,欒栱夭蟜而交結”的承重體系。其彎曲形态既符合力學需求,又體現古代建築美學。
文獻溯源
該詞最早見于三國時期文獻,李善在《西京賦》注中明确解釋:“欒,柱上曲木,兩頭受櫨者;栱,欒類而曲也”,說明栾與栱為同類曲木構件,僅在位置和形态上略有差異。
功能延伸
除承重外,栾栱還通過層疊組合形成鬥拱結構,能有效增加屋檐出挑深度,這一技術比歐洲類似的“托臂拱”早出現約千年。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建築術語(如鬥拱、櫨、枓等)的關聯結構,可參考《營造法式》等古籍或現代建築史學專著。
《栾栱》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稻谷豐收、豐美的樣子。
《栾栱》是一個由部首木和八畫構成的字。
《栾栱》原本是古代漢姓之一,後來逐漸演變成一個形容詞。
繁體字為「欒槓」。
在古代,栾栱的寫法可能稍有不同,但基本形狀保持一緻。
1. 今年的莊稼長勢好,田地裡金黃的稻谷一片栾栱。
2. 展覽上擺滿了豐收的稻穗,場面十分栾栱。
栾栱作為一個形容詞,往往不需要與其他詞彙組合使用。
豐美、豐收、豐盈。
枯燥、貧瘠、蕭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