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晉懷帝 被俘受辱事。《晉書·孝懷帝紀》:“ 劉聰 大會,使帝著青衣行酒。侍中 庾珉 號哭, 聰 惡之。” 明 李贽 《宋統似晉》:“ 徽 欽 雖北轅,與 懷 愍 青衣行酒,跣足執蓋,實大逕庭。”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六章:“甚或青衣行酒,凄涼 五國 之城;歸命錫侯,痛絶牽車之藥。”
“青衣行酒”是一個曆史典故類成語,其核心含義與晉懷帝被俘受辱的事件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成語出自《晉書·孝懷帝紀》:西晉滅亡後,晉懷帝司馬熾被匈奴漢國君主劉聰俘虜。劉聰在宴會上故意羞辱他,命其身穿青衣(古代地位低下者的服飾)為賓客行酒(斟酒),以此彰顯帝王淪為階下囚的屈辱。
需注意:有少數解釋(如)将此成語誤解為“善于勸酒”,這屬于望文生義。所有權威典籍均指向其曆史屈辱含義,未見勸酒相關的用法記載。
現代多用于形容高位者淪落至卑賤境地,或比喻強權對失敗者的精神壓迫。例如:“公司破産後,昔日董事長竟在對手企業青衣行酒,令人唏噓。”
提示:更多典故細節可參考《晉書》原文或李贽《焚書》。
《青衣行酒》是一個成語,意指穿着青色衣服行走,并且隨身攜帶酒來拜訪朋友。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好友相聚、歡聚一堂的場景。
《青衣行酒》可以拆分為以下部首和筆畫:
青(靑)- 青色,由“⺝”和“雲”組成,總共6個筆畫
衣(衤)- 衣服,由“衤”組成,總共5個筆畫
行(彳/⻍)- 行走,由“彳”或“⻍”組成,總共3個筆畫
酒- 酒,由“酉”和“水”組成,總共10個筆畫
《青衣行酒》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貨殖列傳》中,記載了趙多山因為内政政策得到人心,很多朋友曾經穿着青衣,帶着美酒來拜訪他,表示對他的支持和友誼。
《青衣行酒》的繁體寫法為「青衣行酒」。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酒的字形與現代有所不同,寫作“酉”。
1. 今天晚上我們一起青衣行酒,好好慶祝一下吧。
2. 他們每年都會舉辦一次青衣行酒的晚宴,以此來增進友誼。
- 青衣:穿着青色衣服的人。
- 行走:走動、往來。
- 酒宴:用酒來招待賓客的宴會。
- 衣着:穿着的衣物外形。
- 行酒令
- 青衫
- 白衣行酒:穿着白色衣服行走并拜訪朋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