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眠的意思、吏部眠的詳細解釋
吏部眠的解釋
《晉書·畢卓傳》:“﹝ 卓 ﹞ 太興 末,為吏部郎,常飲酒廢職。比舍郎釀熟, 卓 因醉夜至其甕間盜飲之,為掌酒者所縛,明旦視之,乃 畢吏部 也,遽釋其縛。”後因謂飲酒廢事為“吏部眠”。 唐 杜甫 《遊子》詩:“厭就 成都 蔔,休為 吏部 眠。”
詞語分解
- 吏的解釋 吏 ì 舊時代的大小官員:吏治。官吏。 舊指小公務員:吏員。胥吏(地方官府中辦理文書的人)。 筆畫數:; 部首:口;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吏部眠”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拼音與注音
- 拼音:lì bù mián
- 注音:ㄌㄧˋ ㄅㄨˋ ㄇㄧㄢˊ
出處與典故
這一詞語出自《晉書·畢卓傳》:
晉代官員畢卓(曾任吏部郎)嗜酒如命,甚至因醉酒耽誤公務。一次,鄰居家酒釀成,他深夜醉醺醺地潛入酒窖偷飲,被當場抓住。次日發現他是吏部官員後,主人便釋放了他。此事成為後世笑談,衍生出“吏部眠”一詞,代指因飲酒荒廢職守或形容醉酒之态。
引申含義
- 飲酒誤事:多用于批評因嗜酒而渎職的行為。
- 詠歎醉态:文學中借以描述醉酒狀态,如唐代杜甫《遊子》詩雲:“厭就成都蔔,休為吏部眠”,表達對縱酒的否定态度。
“吏部眠”通過畢卓的轶事,生動反映了古代文人的放達風氣,後成為經典成語,兼具諷刺與抒情的雙重意涵。若需更深入解析,可參考《晉書》原文或相關詩詞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吏部眠》這個詞是指古代官署的晚間休息時間。可以拆分為“吏”、“部”和“眠”三個字。其中,“吏”字的部首是“口”,總筆畫數為5;“部”字的部首是“阜”,總筆畫數為11;“眠”字的部首是“目”,總筆畫數為10。
《吏部眠》這個詞來源于古代中國文化和官制。在古代,官府分為不同的部門,由各級官員負責管理,其中吏部是負責管轄人事、文書等事務的部門。而吏部眠即指吏部官員在晚間休息的時間。
在繁體字中,吏部眠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即“吏部眠”。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在古代的演變過程中,漢字形狀和結構有所調整和變化。然而,吏部眠這個詞的字形在演變過程中沒有明顯的改變,因此其古代的寫法和現代寫法基本相同。
以下是幾個關于吏部眠的例句:
1. 吏部眠是官員們休息的時間。
2. 唐代的吏部眠時間一般在晚上七點左右開始。
3. 吏部眠是古代官署文書工作繁忙後的官員休息時間。
組詞:吏部、部眠、吏眠
近義詞:官眠、官署休息時間
反義詞:官署工作時間、官員辦公時間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