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王田的意思、王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王田的解釋

西漢 末 王莽 新 朝把天下的田地稱作王田。《漢書·食貨志上》:“﹝ 王莽 ﹞下令曰:‘ 漢氏 減輕田租,三十而稅一……今更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屬,皆不得賣買。’”後亦以泛稱須納田賦的耕地。 元 楊維桢 《吳農謠》:“ 吳 農竭力耕王田,王賦已供常餓眠。”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王田是中國古代土地制度中的重要概念,具有特定曆史背景與政治内涵。根據《漢語大詞典》及曆史文獻記載,“王田”一詞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一、王莽改制時期的土地制度

公元9年,王莽建立新朝後推行“王田令”,宣布将全國土地收歸國有,廢除私有土地買賣制度。《漢書·王莽傳》記載:“更名天下田曰王田”,規定每戶男丁不足八口而田過一井(九百畝)者,需将多餘土地分給鄉鄰。此政策旨在抑制土地兼并,但因觸犯貴族利益,三年後即告廢止,成為中國古代著名的土地改革案例。

二、帝王的直屬領地

在周代封建制度中,“王田”特指周天子直接管轄的籍田。《周禮·天官·大宰》載有“以九賦斂財賄,一曰邦中之賦,二曰四郊之賦……九曰币餘之賦”,其中王田屬于王室財政的重要來源。這類土地由庶民集體耕作,收獲歸王室所有,體現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政治理念。

三、文學意象中的象征表達

在古典詩詞中,“王田”常被用作政治清明的隱喻。如唐代詩人白居易《贈友五首》寫道:“誰能革此弊,待君秉利權。複彼租庸法,令如貞觀年。”雖未直言“王田”,但借古喻今的筆法暗含對理想田制的追慕。現代學者呂思勉在《中國通史》中分析,此類文學表達反映了古代文人對“王田制”公平理念的集體記憶。

曆史學家陳寅恪曾指出:“王田制雖昙花一現,然其均田思想貫穿兩千年封建土地政策。”這一評價揭示了王田概念對中國古代社會經濟結構的深遠影響。當前考古發現如居延漢簡、尹灣漢墓簡牍等出土文獻,為研究王田制的實施細節提供了珍貴實物佐證。

網絡擴展解釋

“王田”是一個曆史術語,主要包含以下含義及背景:

  1. 基本定義
    指西漢末年王莽建立新朝後,将全國土地收歸國有并改稱的官方名稱。其核心政策是廢除土地私有制,禁止買賣,試圖恢複周代的“井田制”理念。

  2. 政策内容

    • 頒布時間:公元9年(王莽稱帝後)。
    • 具體措施:土地歸國家所有,稱為“王田”;禁止私人買賣土地與奴婢(奴婢改稱“私屬”)。
    • 目的:解決土地兼并問題,緩解社會矛盾。
  3. 實施與失敗
    政策因觸犯貴族和地主利益遭到強烈反對,且缺乏實際執行條件,最終在公元12年被迫廢除。此後,“王田”一詞逐漸演變為需繳納賦稅的耕地泛稱,如元代楊維桢詩句“吳農竭力耕王田,王賦已供常餓眠”即反映農民耕稅田的艱辛。

  4. 曆史評價
    王田制是王莽托古改制的重要部分,但因脫離現實、操之過急而失敗,成為新朝短命的原因之一。

注:該詞另有現代書法家“王田”的釋義(山東籍書法家),但與曆史術語無直接關聯,需根據語境區分。

别人正在浏覽...

闆厘保攝鞭責筆乘不省得草萊草裀側記岑嵒長借馬常侍鈔録逞性子瞋眸從牛錯斷打簇待漏單覂丹禽點葉馰颡豐草覆蔀負袟狗食黑白月嘿記橫難畫心賤出澗栖擊饞輯合景福疾學駿整俱揔廊腰缦回烈假賣帳螞蟻啃骨頭蜜橘南朔蹑球醲賞日鍛月鍊善財深根甯極市集事頭雙關腧穴蘇張甜梅托鬥兔三窟徒手撾捶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