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倒下。《敦煌變文集·降魔變文》:“雖然打強且祗(抵)敵,終竟懸知自頃倒。”
(2).謂令人十分佩服或愛慕。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四:“﹝ 蔣叔起 ﹞每讀餘詩,輒擊節不置,謂當代不得不以此事相推。餘甚媿之。此詩(指 蔣 詩)亦極頃倒。”
“頃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語境具體分析。根據多個來源的綜合解釋,該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倒下
指物體或人傾斜、倒塌的物理狀态。例如《敦煌變文集·降魔變文》中的記載:"終竟懸知自頃倒",這裡的"頃倒"即表示倒下。
令人十分佩服或愛慕
用于形容某人的才華、品格等令人極度欽佩或心儀。清代俞樾在《春在堂隨筆》中提到友人對他的詩作"辄擊節不置",即通過"頃倒"表達由衷贊賞。
補充說明
《頃倒》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于形容事物的倒置或颠倒。它由兩個部首組成,首部分是 “頁”(yè)部,次部分是 “夂”(zhǐ)部。這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0畫。
《頃倒》的字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字寫法。它在繁體中的寫法為 “頃倒”。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頃倒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一些古代文獻中可能會将頃的“頁”部寫為 “丁”。
以下是一些使用《頃倒》這個詞的例句:
1. 在地震中,房屋倒塌,街道頃倒,一片混亂。
2. 這個謎語真是頃倒不疑,讓人猜不出答案。
一些與《頃倒》意思相關的組詞包括:颠三倒四、颠倒黑白、倒轉、倒挂等。
與《頃倒》意思相近的詞語有:逆轉、颠倒、打亂等。
與《頃倒》意思相反的詞語有:正常、正常順序、正确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