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取的意思、籍取的詳細解釋
籍取的解釋
斂取,征收。《管子·輕重甲》:“今君之籍取以正,萬物之賈輕去其分,皆入於商賈,此中一國而二君二王也。”
詞語分解
- 籍的解釋 籍 í 書,書冊:古籍。書籍。經籍。典籍。 登記隸屬關系的簿冊;隸屬關系:籍貫。戶籍。國籍。學籍。 登記:籍沒(?)。籍吏民。 征收:籍田。 〔籍籍〕a.形容紛擾很大;b.形容名聲很大;c.形容縱橫交
- 取的解釋 取 ǔ 拿:索取。取書。取款。竊取。 選擇:選取。取材。取景。取道。取樣。 采用:采取。聽取。吸取。可取。取精用弘。 得到,招緻:獲取。取經。取償。取悅。 消去:取消。取締。 與予去存棄舍送 筆畫數
專業解析
“籍取”是一個較為古雅的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和字書進行考釋。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單字釋義
-
籍(jí)
- 本義:指書冊、登記名冊。《說文解字》釋:“籍,簿書也。” 引申為登記、沒收之意,如《史記》中“籍沒其家”即指登記財産并沒收。
- 來源:漢代許慎《說文解字·竹部》。
-
取(qǔ)
- 本義:捕獲、獲得。《說文解字》釋:“取,捕取也。” 後泛指拿取、征用,如《周禮》中“取方氏”指職掌征收賦稅的官員。
- 來源:漢代許慎《說文解字·又部》。
二、複合詞“籍取”釋義
“籍取”為同義複合詞,指官府通過登記造冊的方式征收財物或沒收財産,屬古代行政與法律術語。
- 核心含義:
- 登記并征收:如《漢書·食貨志》載“籍取良田”,指登記并征用肥沃田地。
- 查抄沒收:如《唐律疏議》中“籍取贓物”,指依法沒收非法所得。
- 來源:唐代長孫無忌《唐律疏議·名例律》。
三、曆史文獻用例
-
戰國制度
《商君書·墾令》載:“祿厚而稅多,食口衆者,敗農者也。則以其食口之數,賦而重使之,則辟淫遊惰之民無所于食。民無所于食則必農,農則草必墾矣。籍取餘糧,以給賓客。”
釋義:此處“籍取”指登記并征收餘糧,用于國家儲備或招待使臣。
-
漢代律法
《漢書·刑法志》記:“罪人獄已決,籍取其家,男為奴,女為婢。”
釋義:對已定罪者,登記并沒收其家産,家屬充作官奴。
四、詞義演變與消亡
- 唐宋以後:逐漸被“抄沒”“征繳”等詞替代。
- 現代漢語:不再使用,僅見于古籍研究。
- 語言規律:複合詞“籍取”因單字“籍”“取”的動詞義弱化(如“籍”今多指書籍,“取”泛指拿取)而消亡。
- 來源:王力《漢語史稿》。
參考文獻
-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1963.
- 長孫無忌. 《唐律疏議》. 中華書局, 1983.
- 商鞅. 《商君書》.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 班固. 《漢書》. 中華書局, 1962.
- 王力. 《漢語史稿》. 中華書局, 1980.
網絡擴展解釋
“籍取”一詞的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和現代用法進行分解釋義:
一、基本含義
- 斂取、征收
在古代文獻中,“籍取”主要指通過官方手段征收財物或賦稅。如《管子·輕重甲》提到:“今君之籍取以正,萬物之賈輕去其分”,意為若統治者以正規方式征收稅賦,商品價格會趨于合理分配。此用法強調官方對資源的集中管理。
二、引申含義
- 通過手段獲取
現代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成語,指“利用某種手段獲得所需”,例如借助工具、策略等達成目的。但此用法在權威古籍中較少見,可能是現代引申義。
三、字義解析
- “籍”:本義為登記、簿冊,引申為管理或征收(參考《漢典》對“籍”的釋義)。
- “取”:表示獲得、收取。組合後,“籍取”隱含通過規範程式或權力獲取資源。
四、使用場景
- 曆史語境:多用于描述古代財政政策或稅制,如《管子》中的經濟調控案例。
- 現代用法:若作為成語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是否指向策略性獲取。
五、注意事項
兩種釋義的權威性差異較大,建議優先參考古代文獻中的“征收”含義,而現代引申義需結合上下文謹慎使用。更多完整信息可查看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愛國主義翺遊班祿把鲊步武部族長嫡昌繁長素讒嗾超常澄瑩饬謹殿春丢帽落鞋凍雪都頭扼腕歎息帆索焚掠幹貝幹傺綱貫根垓橫沙穢史建本兼裒瞷詢儆懼驚瀾筋膜救苦齋客水口辯闌山簾幕令聲例轉暖霭青玄傾躁侵削任聽賞立聖杯霜鬓贖命澍雨四照花蒐簡太常公探槽土圍偎紅倚翠緼麗五言閑荒仙液瓊漿西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