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任聽的意思、任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任聽的解釋

[allow] 聽憑,聽隨,聽信

詳細解釋

(1).聽憑,聽隨。《隋書·經籍志四》:“ 開皇 元年, 高祖 普詔天下,任聽出家,仍令計口出錢,營造經像。” 茅盾 《子夜》三:“ 吳荪甫 先不發表意見,任聽 唐雲山 在那裡誇誇而談。”

(2).聽信。《新唐書·韋渠牟傳》:“帝既偏于任聽,士之浮競甘進者争出其門,赫然勢焰可炙。”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任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聽憑/聽隨
    指任由他人決定或行動,不加以幹涉。例如:

    • 《隋書·經籍志四》記載:“開皇元年,高祖普诏天下,任聽出家,仍令計口出錢,營造經像。”(意為隋朝允許百姓自由選擇出家)
    • 茅盾《子夜》中:“吳荪甫先不發表意見,任聽唐雲山在那裡誇誇而談。”(表示放任對方發言)
  2. 聽信
    表示對某種言論或主張的信任與采納。例如:

    • 《新唐書·韋渠牟傳》提到:“帝既偏于任聽,士之浮競甘進者争出其門。”(指皇帝聽信臣子)

二、用法擴展

三、詞源與權威性

該詞最早見于《隋書》,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權威來源如漢典和查字典均收錄了其雙重含義。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隋書》《子夜》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任聽》的意思

《任聽》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聽從而行動。表示對于他人的意見或建議能夠虛心接受并采納,不固執己見。

拆分部首和筆畫

《任聽》的拆分部首是言和耳,拆分後的筆畫數分别是7和10。

來源和繁體

《任聽》最早出現在《晉書·琅琊王陸機傳》中,原文為“一方以任聽之德質于無窮,一方以恤屬之亡也身受之”。繁體字為「任聽」。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多次變化,因此《任聽》也有古時候的寫法。例如在漢隸字體時期有着較為獨特的書寫形式。

例句

他是一個很懂得任聽的領導,對于團隊成員的建議總是能夠虛心接受,這也是他成功的一個原因。

組詞

虛心任聽、任勞任怨、任人唯賢、任重道遠、任其自然、聽其自然

近義詞

虛心聽從、尊重他人觀點

反義詞

固執己見、不聽勸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