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mboo hat] 用竹篾夾油紙、竹葉等制成的寬邊帽子,用以遮太陽或雨
一種形似帽子而寬邊的遮陽擋雨的用具,用竹蔑夾油紙或竹葉等做成。 明 屠隆 《綵毫記·妻子哭别》:“準備着芒鞋鬥笠,霜風吹槲衣。早悟卻餘生皆寄,切莫歎死别與生離。”《紅樓夢》第四五回:“别的都罷了,惟有這鬥笠有趣。” 葉紫 《豐收》:“女兒 英英 十歲,她能跟着媽媽打鬥笠。” 何士光 《将進酒》:“ 杉樹壪 裡的三個鐵铮铮的漢子,還有兩個年紀輕輕的後生,把鬥笠和蓑衣在檐下放好。”
鬥笠是一種傳統遮陽避雨工具,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鬥笠(拼音:dǒu lì)是用竹篾夾油紙、竹葉或棕絲編織而成的寬邊帽子,主要用于遮擋陽光和雨水。其名稱源于外形類似古代量器"鬥",《詩經》中已有"何蓑何笠"的記載,說明至少有2000多年曆史。
二、核心特征
三、應用場景
四、文化象征 在文學作品中常代表田園生活(如王宜振同名詩歌),成語中象征保護力量。其制作技藝已被列入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注:如需查看具體古籍記載或現代工藝标準,可參考《詩經·小雅·無羊》及GB/T 23166-2008《竹編鬥笠》等文獻。
《鬥笠》指的是一種傳統的中國風帽子,常用于遮陽或防雨。它以其特殊的造型和文化背景而聞名。
《鬥笠》的拆分部首是“鬥”和“⺮”,共有10個筆畫。
該詞語的來源可追溯至古代中國。鬥形狀源于古代叫做“鬥”的一種瓢,而笠則是指帽子。
《鬥笠》的繁體字為「鬥笠」。
在古時候,漢字寫作「鬥笠」或「鬥篦」。
他戴上鬥笠,繼續前行,避免了太陽的曝曬。
例如:鬥志、鬥争、牛鬥虎、鬥篷。
遮陽帽、草帽。
無。
希望這些簡單的介紹對你有幫助!【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