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課殿的意思、課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課殿的解釋

舊時朝廷對官吏定期考課,政績最差的稱“課殿”。《漢書·兒寬傳》:“後有軍發,左内史以負租課殿,當免。”《資治通鑒·漢武帝元鼎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課下下曰殿。”《金史·循吏傳·趙重福》:“歲饑,民煮鹵為鹽賣以給食,鹽官往往杖殺之。 重福 曰:‘寧使課殿,不忍殺6*人。’”參見“ 課最 ”。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課殿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課殿”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需根據來源和用法區分:

一、官吏考課中的最差等級(主流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古代朝廷對官員定期考核時,政績評定最差的等級。例如《漢書·兒寬傳》記載,官員因“負租課殿”面臨免職。

  2. 曆史依據

    • 《資治通鑒》胡三省注:“課下下曰殿”,即考核結果為下下等稱為“殿”。
    • 《金史》提到官員甯肯“課殿”也不願嚴苛執法,體現考核結果對仕途的影響。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曆史文獻中描述官吏政績考核制度,如“課殿當免”(因考核最差被免職)。


二、形容學習專注(較少見)

少數資料(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像在殿堂中上課一樣刻苦學習”,并稱出自《韓非子》。但此說法未見于其他權威曆史文獻,可能與“課”字的“考核”“課程”多義性有關,需謹慎采用。


總結建議:
在曆史或學術場景中,“課殿”通常指官吏考課的最差等級,建議優先參考《漢書》《資治通鑒》等史料。若涉及文學比喻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網絡擴展解釋二

課殿

課殿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祭祀、宗教儀式或文化活動中供奉神靈的場所。課殿一般是供奉神明或祖先的地方,人們在這裡祈禱、獻祭和進行宗教儀式。

拆分部首和筆畫

課殿的構字成分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課”字的部首是讠(讠是“言”的變體),表示與言語有關的事物;“殿”字的部首是殳,表示與武器、宗廟有關的事物。

根據部首,可以拆分“課”的筆畫為7畫,拆分“殿”的筆畫為11畫。

來源和繁體

課殿一詞最早來源于古代漢族的宗教信仰,主要用于指代供奉神明和祖先的地方。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課殿具有重要的宗教和文化意義。

在繁體中,課殿的寫法與簡體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有一些不同。根據古代文字學家所研究的古代銘刻、書法作品和文獻記載等,古時候“課殿”的寫法可能不同于今天的形式。

例句

1. 祭祖大典在課殿舉行,全族人焚香祈福。

2. 學子們在課殿前獻上自己的詩作,祈求學業進步。

組詞

1. 祭殿:用于祭祀、宗教儀式中供奉神明和祖先的建築物。

2. 聖殿:指供奉神明或祭祀的廟宇。

3. 神殿:指供奉神靈的宗教建築物。

近義詞

1. 祠堂:供奉祖先或神明的場所。

2. 廟宇:供奉神靈的建築物。

反義詞

俗廟:指供奉民間神明或塑像的廟宇。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