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衰。亦指仕途的升沉。 清 孫枝蔚 《飲酒二十首和陶韻》之十一:“昨逢醉鄉人,頗亦輕榮槁。借問何所業,但言種秫好。”
“榮槁”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róng gǎo,其核心含義是描述人或事物的興盛與衰敗,尤其常用來指代仕途的起伏或人生的沉浮。以下為詳細解析:
“榮”指繁榮、興盛,“槁”指枯萎、衰敗,二字組合後,強調事物或人生從鼎盛到衰落的動态過程。這一概念可引申至國家、企業、家庭乃至個人命運的變遷。
多用于文學或議論中,表達對興衰規律的感慨,例如:“縱觀曆史,朝代榮槁更替,皆是常态。”
若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引申用法,可參考古籍《飲酒二十首和陶韻》等文獻。
榮槁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榮”和“槁”兩個字組成。拆分部首是“艹”和“木”, 分别代表“草”和“木頭”。它的總筆畫數為14,其中“榮”有8畫,“槁”有6畫。
“榮槁”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化中的一種修飾表達方式,用來形容文人墨客因年老失去容貌而感到悲傷和頹廢的狀态。這個詞彙在古代文人及其作品中經常出現。
“榮槁”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中,榮槁的意思完全相同,但它們的字形與現代簡體字略有不同。榮槁的古代字形中“榮”字的上半部分寫作“共”,表示衆多; 下半部分寫作“升”,表示高貴。而“槁”字的上部分寫作“木”,下部分寫作“老”,表示木材枯老。這兩個字結合在一起,形象地描述了人年老後容貌憔悴、悲傷頹廢的狀态。
例句:
1. 他老去了,容顔被歲月打磨,隻剩下一副榮槁的模樣。
2. 這位詩人用他榮槁的筆觸描繪出了歲月的滄桑。
組詞:高貴、衆多、悲傷、頹廢
近義詞:憔悴、衰老
反義詞:年輕、煥發、青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