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章紫绶的意思、金章紫绶的详细解释
金章紫绶的解释
见“ 金印紫綬 ”。
词语分解
- 金章的解释 .金质的官印。一说,铜印。因以指代官宦仕途。 南朝 宋 鲍照 《建除》诗:“开壤袭朱紱,左右佩金章。” 钱振伦 注引《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注:“金章,铜印也。” 唐 杜甫 《陪柏中丞观宴将
- 紫绶的解释 .紫色丝带。古代高级官员用作印组,或作服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 秦 官,金印紫綬。” 唐 李白 《门有车马客行》:“空谈霸王略,紫綬不挂身。” 明 何景明 《送顾汝成》诗:“
专业解析
金章紫绶是汉语中的一个成语,形容古代高官的显赫身份或权位象征。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
基本释义
“金章”指黄金铸造的官印,“紫绶”为紫色丝带,用于系挂印信。二者结合代指高级官员的印信配饰,象征权位尊贵。据《后汉书·舆服志》记载,汉代“金印紫绶”为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及诸侯王所用,属最高官阶标志。
-
结构与文化内涵
该成语由“金”“紫”两种象征尊贵的颜色与“章”“绶”两类官制符号组成。古代以“紫”为贵,《晋书·舆服志》提到“紫绶”仅限一品至三品官员佩戴,而“金章”多与封爵或重臣相关,如唐代“金紫光禄大夫”为从三品文散官。
-
引申象征与文学用例
除字面意义外,“金章紫绶”常被用于诗词中暗喻功名富贵。例如白居易《寓意诗》中“金章腰不胜,伛偻入君门”,即以佩饰之重反衬官场负累。
参考资料
- 《后汉书·舆服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 《晋书·舆服志》(上海古籍出版社)
- 《全唐诗》白居易卷(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金章紫绶”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拼音:jīn zhāng zǐ shòu
- 字面含义:由“金章”(黄金铸造的官印)和“紫绶”(紫色丝质印带)组成,象征古代高级官员的身份标志。
- 引申义:代指高官显爵,特指丞相、三公等权贵阶层的尊荣地位。
二、出处与历史背景
- 最早记载:出自《晋书·舆服志》:“贵人、夫人、贵嫔是为三夫人,皆金章紫绶。”
- 演变:魏晋后扩展至光禄大夫等官职,成为品级象征,如“金紫光禄大夫”。
三、用法与例句
- 语法功能:作宾语或定语,多用于书面语。
- 例句:
- “楼头少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古诗中暗喻权贵仪仗)
- “两路朝房,端坐着金章紫绶。”(清代小说《绿野仙踪》描述显赫场景)
四、相关词语
- 近义词:金印紫绶、高官显爵
- 反义词:布衣黔首(指平民百姓)
五、文化意义
紫色在古代为尊贵之色(如“紫气东来”),黄金象征权力,两者结合凸显古代官僚体系的等级制度。该成语至今仍用于形容地位崇高的人物或显赫身份。
别人正在浏览...
百辣云北纬崩拆兵操测量觇标差缺尘涓抽身辞要篡代徂龄丹寸雕鹫犯围佛光寺付讫干柴赶前革斥宫曹灌浆糊顾倩唃厮啰黄骢马黄嫩缓颊甲虫缉拏经度迳启者警勗九里松刻骨仇恨朗清略意留阻龙袍伦比卖婚没空闹笑话凝冬鞶厉披发左衽评閲浅钝侵侮驱龄上戮省劄水紧天啓贴现忳厚往由渥采五口通商香麞效实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