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屬金之音。即商音。《風後握奇經》:“金音五:一緩鬭,二止鬭,三6*退,四背,五急背。”《晉書·律曆志上》:“金音商,三分徵益一以生,其數七十二。”
(2).石名。産于 四川省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鳳凰鄉 境内。其石質剛硬,敲之如金音,铿锵妙音響徹良久,故名。可制硯。 明 末 秦良玉 曾統兵駐守于此,用此石制硯。 郭沫若 《詠秦良玉》之二:“艷説臙脂鮮血代,誰知草檄有金音。”自注:“又 石柱縣 有金音石,可製硯,傳説 秦良玉 草檄用之。”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金音漢語 快速查詢。
"金音"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均具文化淵源與權威典籍支撐:
指鐘、磬等金屬樂器發出的清越聲響,象征莊嚴與禮樂。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收錄該義項,引《禮記·樂記》"金石絲竹,樂之器也",其中"金"即指編鐘類樂器。
文獻佐證:
《說文解字》釋"金"為"五色金也",黃為之長,古代禮器以銅(吉金)鑄造,其聲為禮樂核心。
特指佛菩薩說法之音聲,喻其珍貴如金,清淨無染。
來源:《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釋義為"佛之音聲,尊貴如金"。
經典依據:
《法華經·譬喻品》載"梵音深妙,令人樂聞",後世注疏以"金音"形容佛法之殊勝。
古代青銅器(鐘鼎)鑄刻的文字稱"金文",其載體為金屬,故"金音"可引申指銘文承載的曆史信息。
來源:《金石學辭典》(朱劍心著)指出青銅銘文又稱"吉金文字",其内容被視為"不朽之音"。
學術考據:
王國維《觀堂集林》考釋商周金文時,強調"吉金遺音"對重建古史的核心價值。
權威參考文獻:
“金音”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以下是其詳細解釋及使用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某類含義的延伸用法,可參考上述來源中的具體典籍或案例。
白鶴卧雪比歲不登床罩村纣磋摩答報打把式蜑戶啖咋電鞭雕文織彩地職愕夢法将傅父工薪階層廣牡孤苦仃俜合金鋼禁卒救亡圖存鐍鑰聚貨枯骨生肉蘭芝常生梁昌斂屦睩睩麻纻面黃肌瘦捏怪排科齧鐵凝湛切怛七返還丹囚俘屈讓日夕軟招三年不蜚啬恡山半稍天使佯書劍蕣華四夔素器歎絕拓撲吐鐵土中宅晚饷畏憚紋浪無風獨搖草無統相惡相支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