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器名。 唐 皮日休 《五贶詩》序:“有南海鱟魚殼樽一,澀鋒齾角,内玄外黃,謂之‘訶陵樽’。”
诃陵樽是古代一種酒器名稱,其含義和背景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诃陵樽(hē líng zūn)指唐代文獻中記載的一種酒器,名稱來源于南海地區的诃陵國。根據《五贶詩》序記載,該器物以南海鲎魚殼制成,外形具有“澀鋒齾角,内玄外黃”的特征。
唐代詩人皮日休在《五贶詩》序中明确提到:“有南海鱟魚殼樽一,謂之‘诃陵樽’。”這表明诃陵樽的材質為鲎魚殼,且與南海地域相關。
“诃陵”指诃陵國,為唐代對南海古國的稱呼,據考證可能位于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一帶(注:部分非權威來源提到的“印度半島”存疑)。
作為唐代文人詩歌中的特殊意象,诃陵樽反映了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其稀有材質和異域來源使之成為身份象征。現代研究中,該器物對探讨唐代酒器工藝和海上絲綢之路具有參考價值。
注意:關于诃陵樽的材質和地理來源,請以權威文獻記載為準,部分網絡資料(如、5、6)存在不準确表述,建議參考《五贶詩》原始文獻或權威曆史考據資料。
《诃陵樽》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音樂器械的一種,古代樂器的一種。它是一種中空的器具,用于裝載酒。
《诃陵樽》的拆分部首是“言”和“木”,總共有16個筆畫。
《诃陵樽》一詞來源于古代文獻,最早可以追溯到《楚辭·九思·詩》。在繁體字中,詞語的書寫為「誣陵樽」。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和現代有所不同。《诃陵樽》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為「河沬骝」,以及音韻類字為「和鳴總」。
他手中握着一隻古老的《诃陵樽》,輕輕地晃動,發出悅耳的聲音。
與《诃陵樽》相關的組詞有:诃陵、樽酒、陵酒等。
《诃陵樽》的近義詞有:酒器、酒樽、酒杯等。
《诃陵樽》的反義詞是沒有裝滿酒的空杯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