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俵解的意思、俵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俵解的解釋

民戶向官府解送分派給自己飼養的官馬。 明 高攀龍 《申嚴憲約責成州縣疏》:“俵解備用馬匹,不得剋減馬價。”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地部二》:“ 山東 大戶,每僉解馬,編審之時,已有科派,俵解之時,又有使用。”參見“ 俵馬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俵解(biào jiě)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代行政與財政制度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本義:分派與解送賦稅

指按戶分派賦稅,并押運送往指定地點的行為。

語源與用例:

  1. “俵” 意為分派、分發,如《宋史·食貨志》載“計畝俵錢”,即按田畝分攤稅錢。
  2. “解”(jiè)通“解送”,指押運物資。明代《萬曆會計錄》中“俵解糧銀”即指将征收的糧銀分派後解運至倉庫或京師。

    典型語境: 多用于宋明時期財政文書,描述地方官府将稅糧、絲絹等分派到戶,再由差役解送中央或邊鎮的過程。


二、引申義:分攤與轉嫁負擔

在民間語境中衍生為将集體負擔分攤給個體,隱含強制性與不公。

文獻佐證:

清代筆記《巢林筆談》提及“俵解之累,民多逃徙”,反映基層通過“俵解”之名加派雜稅,導緻民衆不堪重負。此用法凸顯制度執行中的弊端。


三、字理溯源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收錄“俵解”詞條,釋義為“分派解送” 。
  2. 明代財政制度研究,如《明實錄》中“俵解馬匹”“俵解稅糧”等用例(可參考中華書局點校本)。
  3. 古漢語專題工具書如《中國古代名物大典》(濟南出版社)對相關術語的考釋 。

(注:因古籍原文鍊接需特定數據庫權限,此處标注文獻出處;線上資源可訪問“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或“國學大師”網核查部分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俵解”是一個曆史術語,主要與明代賦役制度相關,具體含義及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俵解(biào jiě)指民戶向官府解送分派給自己飼養的官馬。這一制度要求百姓承擔官馬的飼養任務,并在規定時間内将馬匹送至指定地點,屬于明代徭役的一種形式。

制度背景

  1. 賦役性質:明代實行“俵馬”制度,将官馬分派給民戶飼養,稱為“俵馬”;待馬匹養至符合标準後,再解送官府,即“俵解”。
  2. 執行問題:據《五雜俎》記載,山東地區在編審、解送過程中存在科派銀錢、額外費用等問題,加重了民戶負擔。

語言構成

相關文獻

明代高攀龍在《申嚴憲約責成州縣疏》中強調:“俵解備用馬匹,不得剋減馬價”,側面反映當時存在克扣馬價的現象。

若需進一步了解明代賦役制度或具體案例,可參考《明史·食貨志》及地方志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暗襲棒喝主義北鄰貝面畢願部居車輪成敗陳鏡開扯縴拉煙丑侪創纂楮貨氮肥反暴飛申賦情該備刮痕絓數貴驗黃沙輝榮混雜枷棒重檢察官江身接物荊棘滿途玃蝚厥症礨石戀阙六局箓練螞蚱車子昧己瞞心命夫木下三郎内苑嫋嫋婷婷朒朓缲車情報學輕氣情切清縣若有若無灑埽設棘赦令石材書簿睡臉算人殄熄跅弛吳娥閑玩息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