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計數。《南史·王彧傳》:“至如賤者,否泰不足以動人,存亡不足以絓數,死於溝瀆,困於塗路者,天地之間,亦復何限,人不係意耳。”
“絓數”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guà shù,注音為ㄍㄨㄚˋ ㄕㄨˋ。根據漢典的解釋,其基本含義為“猶計數”,即類似于計算、統計數目的意思。
由于現有資料有限,若需進一步了解其具體用法或文獻出處,建議查閱更詳盡的古代漢語詞典或相關典籍。
絓數(guà shù)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無法解釋、難以理解的數目。下面将從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方面介紹這個詞語。
結構上可以拆分為“纟”(纟是纖維的意思)和“豐”(古代中國代表富饒的象形字)兩個部首。“纟”的筆畫數為3,而“豐”的筆畫數為4,整個漢字“絓”的總筆畫數為7。
“絓數”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尚書·周書·周政》中,描述了一種難以計算,難以理解的數目。
在繁體字中,漢字“絓”會被寫作“絓”或者“緺”。
《康熙字典》中記載的“絓”字寫法為“左右曰纟,上曰高,下曰豐”。
1. 他手上的賬目絕對是個絓數,無法理解。 2. 這道題太難了,對我來說簡直是個絓數。
相關的詞語有:
1. 絓線(guàxiàn):比喻難以理解、解釋的線索。
2. 絓秤(guàchèng):比喻費解的計算或衡量。
3. 絓布(guàbù):比喻難以解開的困境或難題。
與絓數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難解之謎
2. 困頓的數目
3. 莫測的數字
與絓數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明了的數字
2. 簡單的計算
3. 易于理解的數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