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誇耀自己的才能。《書·說命中》:“有其善,喪厥善;矜其能,喪厥功。” 孔穎達 疏:“自誇其能。”《舊唐書·楊绾傳》:“矜能者曾無愧色,勇進者但欲淩人。” 明 何景明 《何子·處與》:“有所使而與之,則矜能而自緻,必不德矣。”
“矜能”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īn néng,其核心含義為誇耀自己的才能。以下是詳細解釋:
“矜”在此處意為“自誇、炫耀”,“能”指“才能、能力”,組合後表示對自身才能的過度展示或驕傲自滿。該詞常含貶義,強調因自負而忽視謙遜的态度。
《尚書·說命中》
“有其善,喪厥善;矜其能,喪厥功。”
孔穎達疏解為“自誇其能”,指出誇耀才能反而會喪失功績。
《舊唐書·楊绾傳》
“矜能者曾無愧色,勇進者但欲淩人。”
描述自誇才能者毫無愧意,進一步體現其負面色彩。
詩詞中的用例
如唐代白居易《筝》中“倚麗精神定,矜能意态融”,李商隱《哭虔州楊侍郎》中“本矜能弭謗,先議取非辜”,均通過具體語境展現“矜能”的語義。
“矜能”通過經典文獻和詩詞用例,揭示了傳統文化中對“謙遜”的推崇,提醒人們避免因才能出衆而陷入傲慢。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尚書》《舊唐書》等原文。
矜能是一個中文詞彙,意思是自豪地展示自己的才能或能力。它是泛指一個人或事物以自我評價為滿意或值得自豪的态度。
矜(矢 + 斤):矢是石頭的象形字,表示箭矢;斤表示木材,有剁的意思。
能(厶 + 耑):厶表示單獨,耑是殷商時代的國名。
矜能共含有9個筆畫。
矜能最早出現在古代漢語中,被賦予了現今的含義。并沒有繁體字形式,一直以來都是用簡化字的形式書寫。
在古代,矜的字形常常寫作"矝",而能的字形常常寫作"脧"。這兩個字形都已經被現代簡化字所代替,不再常用。
他不時地矜能,總是讓人覺得他很自負。
這個團隊在創新領域中矜能出衆。
矜獎、矜持、矜貴、矜誇、矜贊、自矜
驕傲、自豪、得意、抱負
謙虛、低調、羞怯、自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