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六欲皆得其所宜。《管子·立政》:“然則禮義廉恥不立,人居無以自守也。全生之説勝,則廉恥不立。”《呂氏春秋·貴生》:“ 子華子 曰:‘全生為上,虧生次之,死次之,迫生為下。’” 陳奇猷 校釋:“子華子以為‘生’之至上者為六欲皆得其宜之‘全生’。”
(2).保全天性,順其自然。也指保全天性之道。《莊子·養生主》:“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唐 元結 《喻舊部曲》詩:“勸汝學全生,隨我畬 退谷 。” 胡適 《讀<呂氏春秋>一》:“全生要在適性,全性即是全生。”
(3).保全生命。 唐 盧綸 《代員将軍罷戰後歸舊裡贈朔北故人》詩:“結髮事疆埸,全生俱到鄉。” 宋 梅堯臣 《故原有戰卒死而複蘇來說當時事》詩:“縱橫屍暴積,萬殞少全生。”
“全生”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主要分為以下三類,具體解釋如下:
六欲皆得其所宜
指人的基本欲望(如眼、耳、鼻、舌、身、意)都能得到合理滿足,源于道家思想。例如《呂氏春秋·貴生》提到:“全生為上,虧生次之。”
保全天性,順其自然
道家強調順應自然規律,不違背本性。如《莊子·養生主》中“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即主張通過修養達到身心和諧。
保全生命
廣義指在困境中維持生存,如唐代盧綸詩句“全生俱到鄉”即表達此意。
該詞多用于哲學或文學領域,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例如:“勸汝學全生,隨我畬退谷”(唐·元結詩)。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詳細分析,可參考漢典及《莊子》《呂氏春秋》等文獻。
全生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表示人的一生的全部或整個範圍。全生強調了時間的延續性和連續性,涵蓋了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
全生的部首是“生”,表示與生命相關的意義。它的總筆畫數為9。
全生這個詞來源于漢語,是由兩個獨立的漢字組合而成。其中,“全”字表示全部、整個的意思,而“生”字則表示生命、出生、活着等含義。
全生的繁體字為「全牲」。
在古代,全生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過去的寫法中,“全”字的上部分為“入”,下部分為“王”,表示人的頭頸;而“生”字中的“生”字形為“什”,内部有兩個垂直筆畫表示人站立的姿勢。
1. 人的全生應該充實而有意義。
2. 我們應該珍惜和享受每一段全生。
- 全心全意:全心全意指付出全部的精力和熱情。
- 全力以赴:全力以赴表示盡全力去做某件事情。
一生、終身、生平。
短暫、有限、一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