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衢大道”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四通八達的寬闊道路,多用于形容交通要道或重要樞紐。例如:
“羅馬古城通衢大道的遺迹,令人想見當日街道規劃的用心。”
成語體現了中國古代對道路規劃的重視,常被用于文學作品中烘托場景的宏大氣勢,例如葉文玲在《“殿堂”稚語》中寫道:“挖出一條通衢大道是何等的艱難!”
如需更多例句或延伸用法,可參考等來源。
《通衢大道》這個詞意指寬敞暢達的大街道或主幹道,也可以引申為事物發展的順利途徑。
《通衢大道》的部首是辶和衣,部首辶表示走路,衣表示街道;筆畫數為16畫。
《通衢大道》一詞源自于《尚書·周書·左傳》中曾經有這樣的描述:“上下交通相通而無所阻隔,則百業大便,百商通衢。”這個意味着站點互通的大道使得人們的商業交往更加便利。
《通衢大道》的繁體字為「通衢大道」。
在古時候,「通衢大道」的寫法可能會有所變化。一種古代寫法是「通钜大道」,「钜」表示寬大、遼闊,意味着寬闊的大道。
1. 這條街道是城市的通衢大道,連接了各個重要的交通樞紐。
2. 他們決定以通衢大道的名字為公司取名,表達對公司未來發展的期許。
1. 通衢:指互相連接的道路。
2. 大道:表示寬闊、通達的道路。
1. 廣大道:與通衢大道意思相近的詞語,都表示寬廣暢達的道路。
2. 富庶道:也可以用來形容繁榮昌盛的道路。
1. 雜亂小巷:與通衢大道相反,形容狹窄、擁擠、雜亂的小巷路。
2. 阻礙:與通暢相對,形容道路上的障礙或阻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