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矜納的意思、矜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矜納的解釋

憐惜允納。 南朝 齊 王儉 《求解選表》:“款言彰於侍接,丹誠布於朝野,物議不以為非,聖心未垂矜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矜納(jīn nà)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典雅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以寬容、體恤的态度接受他人的意見或行為,常用于描述上位者對下位者的包容。根據《漢語大詞典》記載,“矜”本義為憐憫、莊重,引申為慎重對待;“納”指采納、接受,二字組合後形成“慎重接納并給予體諒”的語境。

從曆代文獻用例來看,矜納多出現于史書與政論中。例如《後漢書·陳蕃傳》記載“陛下宜採求失得,矜納忠言”,此處強調君主當以體恤之心接納忠谏。宋代政論家範祖禹在《唐鑒》中評述唐太宗“能矜納直谏”,突顯了該詞在政治倫理中的應用價值。

在現代漢語體系中,矜納屬于書面語體,多用于學術讨論或文學創作領域。《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将其歸類為“态度類動詞”,強調行為主體在接納過程中的情感态度。需要注意的是,該詞與“采納”“接受”存在細微差異:矜納特指帶有體恤、寬容性質的接納行為,常隱含着地位差異或情感傾向。

在語義演變方面,南朝《文心雕龍》已出現“矜納”表示慎重采納文論的用法,至明清時期逐漸擴展至人際交往層面。當代《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特别指出,該詞的語用場景多與“納谏”“容過”等曆史語境相關聯。

網絡擴展解釋

“矜納”一詞的解釋存在兩種不同來源的釋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一、自誇自納(成語釋義) 根據,該詞作為成語時讀作jīn nà,由“矜”(誇耀)和“納”(接納)組成,意為自我吹噓并接受自己的誇耀,形容人自命不凡、傲慢自大。例如:“他常矜納己見,難容他人建議。”

二、憐惜允納(古語用法) 部分古籍文獻如提到,該詞可解作憐憫并接納,如南朝齊王儉《求解選表》中“聖心未垂矜納”,即表達希望上位者憐惜并采納訴求的謙卑姿态。

補充說明:

  1. 兩種釋義差異源于“矜”的多音多義性:
    • 讀jīn時多指自誇(如“矜持”);
    • 讀qín時通“鳏”,有憐憫意(如“矜寡孤獨”)。
  2. 現代使用中,“自誇自納”的成語義更常見,而“憐惜允納”多出現于古籍引用場景。建議結合上下文語境選擇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參選撤離承悅宸矚徹梢充肥踔厲奮發倒戟典型環境鞮屦低頭喪氣惡誓發厥繁促煩想反顔分財風門風險粉食副産物浮法玻璃膚浸撫拭韓蝶鶴禁亨饪輝暎截削金剛努目驚撓謹謝開貌空言虛語連月隆道公蔓連帽子戲法某某槃礴破毀情盡橋秦庭朗鏡曲盡人情賞邑聲聲氣氣縮頭鯿太行八陉汰劣留良攤子洮研調鼎手調皮鬼苕荛通融忘年象類斜楞西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