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矜持顧盼。《文選·鮑照<舞鶴賦>》:“颯沓矜顧,遷延遲暮。” 李善 注:“矜莊相顧也。”
“矜顧”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解釋,需結合來源和用法具體分析:
一、古文原義 在《文選·鮑照〈舞鶴賦〉》中,“飒沓矜顧,遷延遲暮”描述鶴的姿态,李善注“矜莊相顧也”,指鶴舞動時莊重而環顧四周的神态,屬于中性或略帶褒義的描述,強調儀态端莊、顧盼生姿。
二、現代引申義 查字典等現代詞典将其定義為貶義成語,讀作“jīn gù”,表示“自以為是地看待自己,自負自滿”。其中“矜”指自負,“顧”指看待,組合後形容人高傲自大、輕視他人。例如:“他總是一副矜顧的模樣,不願聽取他人意見。”
三、字義分解
四、使用建議 需根據語境判斷詞義。古典文學中多取原義,現代口語或書面語中則傾向貶義用法。若描述人物性格缺點,可用“矜顧”;若形容儀态,建議用“矜持顧盼”避免歧義。
《矜顧》是一個漢語詞語,多用于書面語。它的意思是自重而自負,對别人的眼光不予重視,表現出一種高傲的态度。
《矜顧》是由石部和目部兩個部首組成,其中石部作為左邊的部首,表示該字與"石"相關;目部作為右邊的部首,表示該字與"目"相關。它的總筆畫數為11畫。
《矜顧》一詞源于古代漢語,最早見于《莊子·外篇·知北遊》。繁體字為「矜顧」。
在古時候,「矜」的上方是「目」,下方是「土」,整體上看,給人一種獨特的印象。而「顧」部分,則由上方的「目」和下方的「古」組成。整個字形呈現出古樸而雅緻的風貌。
1. 他總是一副矜顧的樣子,顯得自命不凡。
2. 她對自己的成就非常矜顧,幾乎不與他人交流。
1. 矜持:指态度謙虛、保持適度的自持。
2. 顧盼:形容目光掃視、尋找。
3. 驚訝:表示驚奇、吃驚。
自負、自高自大、驕傲、傲慢
謙虛、謙遜、謙和、低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