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冶拓展。《古謠諺·荊州民為胡烈歌》:“《襄陽耆舊記》卷三: 胡烈 字 武賢 , 鹹熙 元年為 荊州 刺史,有惠化,補缺隄,民賴其利。歌曰:‘美哉明後,儁哲惟嶷。陶廣乾坤, 周 孔 是則。我武播揚,威振遐域。’”
“陶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解釋:
基本含義
指通過教化或治理來培養、拓展(人才或社會)。這一解釋源于《古謠諺·荊州民為胡烈歌》,描述三國時期荊州刺史胡烈通過惠民政策治理地方,使百姓受益,如“陶廣乾坤”即指其治下對天地的教化與開拓。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文或曆史文獻中,強調通過教育或治理實現社會與文化的提升。例如:“美哉明後,儁哲惟嶷。陶廣乾坤,周孔是則。”。
部分資料(如)将其解釋為成語,含義為“以廣陶瓷器為代表的手藝,比喻技術高超”。但這種說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詞典,可能為現代誤傳或引申義。
《陶廣》是一個漢字詞彙,意思是“放縱、放蕩”。它指的是人放縱自己的慾望、行為或情感,不拘束、不受限制。
《陶廣》的部首是“阝”(阜字旁),共有12筆。
《陶廣》源自于《論語·為政篇》中的一句話:“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如此,則法制而不失,政治而不漏,上下有常,民無怨。”其中的“和無寡,安無傾”被簡化合并成了“陶廣”的意思。
《陶廣》的繁體字為“悠漾”。
在古代,漢字“陶廣”在隸書中的書寫形式是比較常見的。隸書是先秦至隋唐時期流行的一種字體,它的特點是結構簡單、筆畫圓潤,通常用于刻碑和書法作品。隸書中的“陶廣”字寫法與現代字體有一些不同,但基本結構保持一緻。
1. 他過去生活得很陶廣,喜歡獨自旅行,不受任何束縛。
2. 她的生活方式比較陶廣,經常晚上出去玩,不太願意安定下來。
3. 他的言行舉止顯露出一種陶廣的态度,讓人覺得他缺乏規矩和約束。
陶瓷、廣泛、陶器、韬光養晦、放縱
放縱、縱容、放蕩、放肆、放肆
約束、自律、克制、節制、守規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