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種植培養。 三國 魏 嵇康 《養生論》:“田種一也,至於樹養不同,則功收相懸。”
“樹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結合搜索結果中的權威來源,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樹養”指“種植培養”,強調通過人工栽培和持續照料促進植物生長。該詞最早見于三國時期嵇康的《養生論》:“田種一也,至於樹養不同,則功收相懸”,說明同樣的種子因栽培方式不同,收成差異顯著。
引申比喻義
在成語用法中,“樹養”比喻對人的長期培養,強調需投入耐心和時間,如同樹木生長不能急于求成(出自《左傳·莊公二十五年》)。例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即體現這一理念。
結構與用法
應用示例
如曆史記載中,清代官員家屬“率女媳仆婦采桑樹養蠶”,通過種桑養蠶發展生産。現代用法中也可形容教育或人才培養需循序漸進。
“樹養”既有農業栽培的本義,又延伸為對人或事物的長期培育,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更多例句可參考中的古籍及現代應用案例。
樹養是指對樹木進行養護和管理的意思。它包括種植、澆水、修剪、施肥、除蟲等一系列的措施,旨在保護樹木的生長和發展,提高其生存能力。
樹(木字旁,4畫)+ 養(親字旁,7畫)= 樹養(11畫)
樹養一詞的來源較為簡單,由樹和養兩個漢字組成。在繁體字中,樹養的寫法并無太大改變。
在古代漢字中,樹養的寫法基本上與現代漢字寫法相同,沒有明顯的差異。
1. 為了保護城市綠化,我們要經常對樹木進行樹養工作。
2. 這家花園的樹木非常茂盛,得益于精心的樹養。
3. 悉心的樹養措施使得這座公園内的樹木生機勃勃。
樹木、樹苗、樹皮、樹枝、樹葉、養護、養育、養生、養病、養心
養護、管理、護理
砍伐、毀壞、破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