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發寤的意思、發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發寤的解釋

(1).醒悟;理解。《漢書·長沙定王劉發傳》“及生子,因名曰 發 ” 顔師古 注引 三國 魏 張晏 曰:“ 長沙王 生,乃發寤己之繆幸 唐姬 。” 唐 劉肅 《大唐新語·公直》:“賴上天降靈,聖情發寤,誅滅兇豎,朝庭宴安。” 清 褚人穫 《堅瓠七集·不識撐犁》:“《玄晏春秋》曰:予讀《匈奴傳》,不識撐犂孤塗之事。有胡奴執燈,顧而問之。奴曰:‘撐犂,天子也; 匈奴 號撐犂,猶 漢 人稱天子也。’於是曠然發寤。”

(2).使醒悟。《新唐書·姚崇傳》:“今賴天之靈,發寤陛下,兇豎殲夷,朝廷乂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發寤”是一個較為罕見的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字源和古漢語用法分析:

  1. 字義拆解:

    • 發:本義為“開始、開啟”,引申為“啟發、産生”。
    • 寤:古義為“睡醒”,後通“悟”,表示“醒悟、明白”。
  2. 組合含義: 兩字結合可理解為“從蒙昧中覺醒”或“受到啟發而領悟”。例如:

    • 《漢書·晁錯傳》中“未寤”即指“未醒悟”。
    • 在古文中,“發寤”可能與“發悟”互通,表示通過外界啟示或自我反思而獲得頓悟。
  3. 使用建議: 由于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若需表達類似含義,更常見的詞彙是“醒悟”“覺悟”或“啟發”。若為古籍閱讀中遇到的詞彙,需結合具體上下文進一步分析。

若您提供的詞存在拼寫疑問(如是否為“發悟”或“發寤”),建議核對原文後再确認具體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發寤(fā wù)這個詞是指一個人從長時間的昏迷或睡眠中醒來,恢複意識的意思。它的部首是發(頭發),寤(寸早上);筆畫數為8。該詞為漢語詞語,拆分為兩個部分,發表示從潛伏狀态到活躍狀态,寤表示清晨、早晨。 在繁體字中,發寤的寫法為「髮寤」。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可以寫成「髮愼」。 以下是一些關于發寤的例句: 1. 病人經過手術後,在醫院的照顧下終于發寤了。 2. 經過一夜的休息,他在清晨發寤,精神煥發。 發寤的組詞可以有: 1. 發生:指某個事件或事情的出現或發展。 2. 寤言:指早晨的話語,比喻賢人的言行可以覺醒人心。 3. 寤寐:指清晨醒來和睡覺,泛指日常生活。 4. 寤覺:指從睡夢中突然醒來或靈機一動。 發寤的近義詞可以有: 1. 醒來:指從睡眠或昏迷狀态中恢複意識。 2. 起床:指從床上離開,開始清晨的活動。 3. 蘇醒:指從昏迷或沉睡中恢複清醒。 發寤的反義詞可以有: 1. 昏迷:指意識不清,無法醒來。 2. 沉睡:指睡得很深,不易被喚醒。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