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将入相的意思、出将入相的詳細解釋
出将入相的解釋
謂文武雙全,出戰領兵為将,入閣理事為相。亦泛指官居高位。 北魏 《元英墓志》:“出将入相,朝望攸居。” 唐 吳兢 《貞觀政要·任賢》:“才兼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 李靖 。”《醒世恒言·蘇小妹三難新郎》:“主四方之事的,頂冠束帶,謂之丈夫;出将入相,無所不為;須要博古通今,達權知變。”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動中的第一次大失敗》:“ 李林甫 為了預防文臣的出将入相,影響他的地位,他慫恿 玄宗 以非漢族的武人為将。”
詞語分解
- 出将的解釋 出外為統兵的将帥。 唐 杜甫 《奉和嚴中丞西城晚眺十韻》:“ 汲黯 匡君切, 廉頗 出将頻。直詞才不世,雄略動如神。” 唐 戎昱 《觀衛尚書九日對中使射破的》詩:“出将三朝貴,彎弓五善齊。腕迴金鏃
- 入相的解釋 .入朝為宰相。《史記·曹相國世家》:“ 蕭何 卒, 參 聞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 唐 崔顥 《江畔老人愁》詩:“兩朝出将復入相,五世疊鼓乘朱輪。”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故事一》:“舊
網絡擴展解釋
“出将入相”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文武才能兼備,既能在外帶兵打仗擔任将領,又能入朝處理政務擔任宰相,後也泛指官居高位。拼音為chū jiàng rù xiàng。
2. 出處與典故
- 文獻記載:最早見于《舊唐書·李德裕傳》“出将入相二十餘年”,唐代崔颢《江畔老人愁》也有“兩朝出将複入相”的描述。
- 曆史典故:北齊名将高嶽曾隨高歡征戰,後輔佐朝政,體現了“出将入相”的才能。北魏《元英墓志》中“出将入相,朝望攸居”也印證了這一用法。
3. 用法與結構
- 語法:聯合式成語,多作謂語、定語,用于形容人的才能或地位。
- 感情色彩:中性詞,強調能力而非褒貶。
- 例句:如“他文武雙全,堪稱出将入相之才”。
4. 近義詞
常見近義詞包括文武雙全、才兼文武。
5. 延伸意義
除字面含義外,還隱含對德才兼備、能擔大任者的贊譽,如《貞觀政要》中唐太宗評價李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
總結來看,“出将入相”不僅形容人能力全面,更承載了中國古代對理想官員的期待,兼具實戰與治國的雙重智慧。
網絡擴展解釋二
《出将入相》這個詞的意思:
這個成語源自中國古代的官場用語,用來形容人員在政治環境中的變動和交替。具體含義是指某位将領離開軍隊統帥的位置,進入政府擔任重要職務。這個成語在後來的使用中也可以泛指其他任職交替的情景,比如一個人從一種職位轉移到另一種職位。
拆分部首和筆畫:
《出将入相》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出”和“入”,其中“出”的部首是“凵”,“入”的部首是“入”。整個成語共有8個筆畫。
來源:
《出将入相》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一書中。出自其中的一篇名為《範文子》的章節。文中寫到:“嘗聽事之師,吳子曰:『天下疊出将擅入相者,有趣也。』”這就是最早記載到的使用《出将入相》的地方。
繁體字:
《出将入相》這個成語的繁體字寫作「出將入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些不同。《出将入相》這個成語在古代寫作「出將入相」。
例句:
1. 隨着時代的變遷,許多有能力的将領最終會出将入相,成為國家的重要領導人。
2. 在這個政治體制下,出将入相是司空見慣的事情,沒有什麼值得驚訝的。
組詞:
相關的組詞有:出任、出師、入主、入職、将會等。
近義詞:
與《出将入相》意義相近的成語有:出任、出仕、入主、入職等。
反義詞:
與《出将入相》意義相反的成語沒有明确的對立成語,但可以使用成語“守舊不變”來表示相反的意思。
希望這些信息能幫到你!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