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位的意思、國位的詳細解釋
國位的解釋
國君之位。《韓非子·難勢》:“今以國位為車,以勢為馬,以號令為轡,以刑罰為鞭莢。”
詞語分解
- 國的解釋 國 (國) ó 有土地、人民、主權的政體(古代指諸侯所受封的地域):國家。國土。國體(a.國家的性質;b.國家的體面)。國號。國度(指國家)。國策。國情。國法。國力。國防。國威。國寶(a.國家的寶物;
- 位的解釋 位 è 所處的地方:座位。部位。位置(a.所在或所占的地方;b.地位)。位于。 職務的高低:地位。職位。名位。 特指君主的地位:即位。篡位。 一個數中每個數碼所占的位置:個位。百位數。 量詞,常用于人
專業解析
國位(guó wèi)是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闡釋:
一、核心釋義:國家統治權之位
指君主或最高統治者的權位,即執掌國家政權的地位。
《漢語大詞典》:國位指“國君之位”。該釋義強調政權歸屬的核心地位,如《韓非子·難勢》載:“堯教于隸屬而民不聽,至于南面而王天下,令則行,禁則止。由此觀之,賢智未足以服衆,而勢位足以诎賢者也。”其中“勢位”即包含“國位”之權柄。
二、補充釋義:國家政治地位
引申指國家在政治體系或國際關系中的層級與身份。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國位可指“國家所處的地位或等級”,如《左傳·昭公十五年》所述“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于王室”,反映周代分封制下諸侯國的等級定位。
注:古代文獻中“國位”偶與“國祚”(王朝壽命)混用,但現代漢語詞典學已明确區分。前者側重空間性的權力位置,後者側重時間性的政權延續。
參考資料:
-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
網絡擴展解釋
“國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國君之位,即君主或統治者的地位。以下為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詞義:指國家最高統治者的職位或地位,即君主、帝王所擁有的權力象征()。
- 來源:最早見于《韓非子·難勢》中:“今以國位為車,以勢為馬,以號令為轡,以刑罰為鞭莢。”此處用比喻說明“國位”是治理國家的核心要素()。
2.語境與用法
- 古典文獻:多用于描述古代政治體系中的君主地位,強調其權力和治理責任。
- 現代應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常見于曆史或學術讨論中。例如:“文萊達魯薩蘭國位于東南亞婆羅洲島北岸”()中的“國位”實際指國家的地理位置,屬于現代語境下的引申用法,需結合上下文區分。
3.相關詞彙與成語
- 近義詞:君位、帝位、皇位。
- 相關成語:屍位誤國、篡位奪權、備位充數()。
4.注意事項
- 易混淆點:避免與“國家位置”(地理概念)混淆,兩者含義不同。
- 權威參考:滬江線上詞典()和《韓非子》原文()均以“國君之位”為唯一釋義。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背景,可查閱《韓非子》或相關古籍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拔高抱玉握珠贲門褊鵲标定攙兌超群拔類重挂沖殺川岑串客點素厄裡倪厄斯翻出房缗坊肆分望高齡公份兒華的花花面湖南精熒機庭據案軍部舉隅拉仗煉山領憑靈籥臨餞柳士師論讨躶葬呂刑馬陵滿中冒金花妙楷妙染南阜蓬藋凄懷傾壺扇耀失張失緻署牋順毛兒撲撒撻伐廷尉塗車脫誤外方内圓薇蕨未形之患武校蝦弓子黠吏消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