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井渫莫食 ”。謂井雖浚治,潔淨清澈,但不被飲用。比喻潔身自持,而不為人所知。語出《易·井》:“井渫不食,為我心惻。” 王弼 注:“渫,不停污之謂也。” 孔穎達 疏:“井渫而不見食,猶人脩已全潔而不見用。” 漢 王粲 《登樓賦》:“懼匏瓜之徒懸兮,畏井渫之莫食。” 宋 陳亮 《與呂伯恭正字書》之三:“何不警其越俎代庖之罪,而乃疑其心測井渫不食乎?” 清 錢謙益 《第三問》:“ 屈子 者,得《詩》之真者也。當 懷王 之時,井渫不食,不知其主之不悟,而憂思彷徨,眷顧宗國。”
“井渫不食”是一個源自《周易》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字面意思
指井水經過清理(渫,xiè,意為疏通、清除污穢)後變得清澈,卻未被飲用(不食)。
比喻意義
比喻人修身自持、品德高潔,卻未被任用或賞識,常用于表達懷才不遇的境遇。
原始出處:
《周易·井卦》:“井渫不食,為我心恻。”
王弼注:“渫,不停污之謂也。”孔穎達疏:“井渫而不見食,猶人修己全潔而不見用。”
意為:井水已潔淨卻無人取用,如同賢者修養自身卻未被重用,令人痛心。
延伸用法:
宋代陳亮在《與呂伯恭正字書》中曾用此詞表達對人才埋沒的感慨:“何不警其越俎代庖之罪,而乃疑其心測井渫不食乎?”
此成語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德才與機遇”關系的思考,強調個人修養與社會認可之間的張力。其核心在于呼籲當權者善用人才,同時也暗含對懷才不遇者的同情。
若需進一步了解《井卦》的哲學背景或相關典故,可查閱《周易》原文或權威注釋。
井渫不食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人的心地純潔,不會受到外界的誘惑而堕落。
拆分部首和筆畫:
井(部首:二,筆畫:4)
渫(部首:水,筆畫:11)
不(部首:一,筆畫:4)
食(部首:食,筆畫:9)
來源:
《淮南子·氾論》:“木可疾以寒,土可疾以虛,井渫不食。”
繁體:
井淅不食
古時候漢字寫法:
井滲不食
例句:
他的品行高尚,井渫不食,從不受到邪惡的影響。
組詞:
井井有條、渫除不淨、食不甘味
近義詞:
清高不染、光明正大、高潔無瑕
反義詞:
貪得無厭、縱欲無度、堕落下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