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純潔完美的人或事物。 宋 蘇轼 《答黃魯直書》之一:“ 軾 笑曰:‘此人如精金美玉,不即人而人即之,将逃名而不可得,何以我稱揚為?’” 宋 蘇轼 《答謝民師書》:“ 歐陽文忠公 言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價,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貴賤也。” 清 姚鼐 《于朱子颍群齋值仁和申改翁見示所作詩題贈一首》:“精金美玉價在市,鲸波蜃氣升為樓。”
“精金美玉”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歸納如下:
比喻人品純潔高尚或物品精美珍貴。其中“精金”指純度極高的黃金,“美玉”指質地無瑕的玉石,兩者結合強調事物或人的完美無瑕。
最早見于宋代蘇轼的《答謝民師書》:“歐陽文忠公言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價,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貴賤也。”蘇轼用此詞形容文章的價值如同珍寶般客觀存在,不因主觀評價而改變。
該成語通過具體物象(金、玉)的珍貴屬性,抽象出對人或事物内在價值的肯定,體現了漢語中以物喻德的修辭傳統。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用于輕浮或貶義場景。
如需查看完整古籍原文或更多例句,可參考《蘇轼文集》或《兒女英雄傳》等文獻來源。
《精金美玉》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珍貴閃爍的金子和美麗無暇的玉石。這個成語用來形容非常珍貴、寶貴的物品,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優秀品質。
《精金美玉》的拆分部首是金(金屬)和玉(玉石),分别表示金子和玉石。它的總筆畫數是15畫。
《精金美玉》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宋代文學家蘇轼的《赤壁賦》中。蘇轼在文中寫道:“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而逐風,翻霧覆雨而求變。餘雖得之,其觸龍蛇之藥乎?毒蛇矯矯而騰騰,飛蛾撲火而滅。在夏桀之寇,躍在溟濞之蜃。而自為曹、孟德之徒,雖赫若桓、文之廟算,迹可世而僅憑,雖無英主,而有《精金美玉》之器焉。”這個成語後來就逐漸廣泛使用。
《精金美玉》的繁體寫法為「精金美玉」,和簡體寫法一樣。
在古代,漢字的形狀可能和現在有所不同。比如,《精金美玉》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是「精金美玉」。這是因為漢字的形狀、結構在不同的時期會有些變化。
1. 這個戒指是純金打造的,真正的《精金美玉》。
2. 他的演講内容豐富、有深度,堪稱《精金美玉》。
精雕細刻、美玉無瑕、黃金萬兩、金玉滿堂
金玉良言、錦上添花、錦繡前程
庸碌無能、粗制濫造、平庸無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