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戒奋勉。 明 归有光 《夏怀竹字说序》:“号至近世始盛,山溪水石,遍于閭巷,然使其无夸詡之心,有警勉之意,亦非君子之所鄙。”
“警勉”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ǐng miǎn(注音:ㄐㄧㄥˇ ㄇㄧㄢˇ),其含义可综合解释如下:
指警戒奋勉,即通过提醒、告诫使人保持警惕,同时鼓励其努力进取。
该词最早见于明代归有光的《夏怀竹字说序》:“有警勉之意,亦非君子之所鄙。”,强调以谦逊态度实现自我鞭策。
“警勉”融合了警示与激励的双重功能,既可用于个人修身,也可用于劝诫他人,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省”与“进取”的重视。
《警勉》是一种警示和劝勉的意思。它是由两个汉字组合而成的词,传递着警醒、警戒和勉励、劝导的含义。
《警勉》这个词的部首是言字底部的警,表示与言有关的意思;勉则是一个独体字,体现了一种鼓励和奋发向上的意义。警的笔画数为6,勉的笔画数为9。
《警勉》这个词最早见于《汉书·刑法志》,意为警戒和劝勉人们遵守法令、规章制度。后来,它逐渐延伸到警示和劝勉在各类行为、思想和态度上的运用。
在繁体汉字中,警勉的写法为「警勉」,与简体字写法相同。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警勉的写法与现代相似,只是字体的变形可能有些差异。
1. 他的失败经历给我们敲响了一记警勉的钟声。
2. 这篇文章对读者发出了一道警勉,提醒大家保持警醒,注意自己的言行。
1. 警示:警醒并提示或告诫他人注意某种危险或错误。
2. 勉励:鼓励别人奋发向上,达到更高的目标。
1. 提醒:警示和提醒他人注意某事物或某种情况。
2. 劝导:以言语或行动对他人进行引导和劝告。
1. 贬义:带有************的意思,与警勉相反。
2. 安抚:通过安慰和缓解舒缓他人的情绪,与警示和劝勉相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