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州的意思、邊州的詳細解釋
邊州的解釋
亦作“邉州”。靠近邊境的州邑。泛指邊境地區。《宋書·索虜傳》:“僕以不德,荷國榮寵,受任邊州,經理民物。” 唐 馬戴 《雪中送青州薛評事》詩:“憐君急王事,走馬赴邊州。” 宋 李曾伯 《沁園春·月夜自和》詞:“少年弓劍邊州,驚轉首黃粱還夢不?” 明 馮夢龍 《邯鄲夢·崔氏尋夫》:“河工去了就邉州。”
詞語分解
- 邊的解釋 邊 (邊) ā 物體的周圍部分,外緣:邊緣。邊沿。 國家或地區交界處:邊疆。邊界。邊防。邊境。邊陲(邊境)。 幾何學上指夾成角或圍成多角形的直線:等邊三角形。 旁側,近旁:身邊。邊鋒。 方面:邊幹(刵
- 州的解釋 州 ō 古代的一種行政區劃,所轄地區的大小曆代不同(後多用于地名):州縣。杭州。 中國一種民族自治行政區劃: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州。 筆畫數:; 部首:川;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邊州”是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含義及使用特點:
一、基本解釋
指靠近邊境的州邑或泛指邊境地區。例如:
- 《宋書·索虜傳》提到“受任邊州,經理民物”;
- 唐代馬戴詩中“走馬赴邊州”也體現了這一含義;
- 現代詞典中多簡化為“靠近邊境的州邑”。
二、詳細釋義
- 地理位置特征
邊州通常位于國境邊緣,具有偏遠、交通不便、資源匮乏的特點,常與邊疆地區關聯。
- 文學與曆史語境
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戍邊、戰事或官員赴任場景,如宋代李曾伯詞中“少年弓劍邊州”,體現其文化意象的荒涼與軍事屬性。
三、使用場景
- 古代:多指中原王朝的邊境行政區,如唐代邊州是防禦外敵的重要據點。
- 現代:可引申為偏遠地區,但需注意與具體行政區(如“延邊州”)區分。例如“延邊州城市化與經濟發展”中的“邊州”是吉林省的專有地名。
四、補充說明
部分資料提到“少數民族自治州”的現代含義(如),但此用法較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建議優先采用傳統釋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用例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宋書》、唐代邊塞詩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邊州》是一個由漢字組成的詞,意思是邊境地區的州或地方。根據拆分部首和筆畫,這個詞的第一個字是“辶”,表示走,第二個字是“州”,表示地方或行政區域。《邊州》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用來描述邊境地區的行政劃分。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是「邊州」。根據古時候的漢字寫法,邊州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一些變化。例如,可以用「邊州」或「邊境州」表示。以下是一個例句:他生長在邊州,所以對邊境的情況很了解。根據需要,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例如邊境、邊界、邊緣等。邊州的近義詞可能是邊疆,而反義詞可能是内地。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