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畏怯回避。《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舍人相與諫曰:‘今君與 廉頗 同列, 廉君 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
“畏匿”是一個文言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指因畏懼而躲藏或回避,包含“畏怯”“躲避”雙重含義。其中“畏”表示害怕,“匿”意為隱藏,組合後強調因恐懼産生的逃避行為。
出處與語境
出自《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中蔺相如門客的谏言:“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此句描述蔺相如因顧忌與廉頗沖突,選擇主動回避的典故,體現該詞常用于形容因忌憚對方權勢或矛盾而退讓的情境。
單字解析
近義與反義詞
現代使用
該詞多用于書面或曆史語境,日常口語中較少出現。例如描述職場中因畏懼權威而回避沖突的行為,可說“畏匿矛盾”。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例句或相關典故,可參考《史記》原文或權威詞典。
畏匿是指因為害怕、擔心或隱瞞而不敢或不願意表露真實的情感、信息或身份。畏匿也可以表示對某種事物感到恐懼,不敢接觸。
畏匿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部首:白(bái)
筆畫:10畫
畏匿一詞由白部和匿部組成,白部表示“白色”或“素色”,匿部表示“隱瞞”。在繁體中,畏匿的寫法為“畏懼”。
在古時候,畏匿用“畏”和“匿”寫作“惟匿”。其中,“畏”表示“害怕”或“恐懼”,“匿”表示“隱瞞”。
1. 他畏匿自己的************,害怕被曝光。
2. 她畏匿自己的感情,不敢表達。
3. 兒童常常因為害羞而畏匿在父母身後。
1. 畏懼:害怕、恐懼。
2. 隱匿:隱藏、掩藏。
3. 畏縮:因害怕而退縮、蜷縮。
4. 匿名:不透露真實姓名或身份。
5. 畏避:害怕或躲避。
1. 害怕:恐懼、驚慌。
2. 忌諱:禁忌、避諱。
3. 避免:回避、躲避。
1. 公開:公然、明示。
2. 坦白:直率、無畏。
3. 自信:自信心、信心滿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