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州的意思、边州的详细解释
边州的解释
亦作“邉州”。靠近边境的州邑。泛指边境地区。《宋书·索虏传》:“僕以不德,荷国荣宠,受任边州,经理民物。” 唐 马戴 《雪中送青州薛评事》诗:“怜君急王事,走马赴边州。” 宋 李曾伯 《沁园春·月夜自和》词:“少年弓剑边州,惊转首黄粱还梦不?” 明 冯梦龙 《邯郸梦·崔氏寻夫》:“河工去了就邉州。”
词语分解
- 边的解释 边 (邊) ā 物体的周围部分,外缘:边缘。边沿。 国家或地区交界处:边疆。边界。边防。边境。边陲(边境)。 几何学上指夹成角或围成多角形的直线:等边三角形。 旁侧,近旁:身边。边锋。 方面:边干(刵
- 州的解释 州 ō 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所辖地区的大小历代不同(后多用于地名):州县。杭州。 中国一种民族自治行政区划: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州。 笔画数:; 部首:川;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边州”是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含义及使用特点:
一、基本解释
指靠近边境的州邑或泛指边境地区。例如:
- 《宋书·索虏传》提到“受任边州,经理民物”;
- 唐代马戴诗中“走马赴边州”也体现了这一含义;
- 现代词典中多简化为“靠近边境的州邑”。
二、详细释义
- 地理位置特征
边州通常位于国境边缘,具有偏远、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的特点,常与边疆地区关联。
- 文学与历史语境
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描述戍边、战事或官员赴任场景,如宋代李曾伯词中“少年弓剑边州”,体现其文化意象的荒凉与军事属性。
三、使用场景
- 古代:多指中原王朝的边境行政区,如唐代边州是防御外敌的重要据点。
- 现代:可引申为偏远地区,但需注意与具体行政区(如“延边州”)区分。例如“延边州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中的“边州”是吉林省的专有地名。
四、补充说明
部分资料提到“少数民族自治州”的现代含义(如),但此用法较少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建议优先采用传统释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诗词用例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宋书》、唐代边塞诗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边州》是一个由汉字组成的词,意思是边境地区的州或地方。根据拆分部首和笔画,这个词的第一个字是“辶”,表示走,第二个字是“州”,表示地方或行政区域。《边州》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用来描述边境地区的行政划分。在繁体字中,这个词的写法是「邊州」。根据古时候的汉字写法,边州这个词的写法可能有一些变化。例如,可以用「邊州」或「邊境州」表示。以下是一个例句:他生长在边州,所以对边境的情况很了解。根据需要,可以组成一些相关的词,例如边境、边界、边缘等。边州的近义词可能是边疆,而反义词可能是内地。希望这些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