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石頭魚的意思、石頭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石頭魚的解釋

即黃魚。也稱黃花魚。 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下:“石頭魚,狀如鱅魚,隨其大小。腦中有二石子如蕎麥,瑩白如玉。”參見“ 石首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石頭魚”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現代生物學和古代文獻進行解釋:

一、現代生物學定義(主要含義)

石頭魚學名玫瑰毒鲉(Synanceia verrucosa),屬鲉科動物,被稱為“自然界中毒性最強的魚”。其特征包括:

  1. 外形與僞裝:體長約30厘米,體表布滿瘤狀突起,顔色可隨環境變化,常僞裝成海底石塊。
  2. 毒性:背鳍有12-14根毒刺,内含神經毒素,被刺後會導緻劇烈疼痛、肌肉麻痹,嚴重時可緻命。
  3. 習性:栖息于岩礁或沙質海底,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海域,包括中國台灣、海南等地。

二、古代文獻中的含義

部分古籍(如唐代《嶺表錄異》)提到的“石頭魚”實為石首魚科魚類,如黃魚或黃花魚,因其頭骨内有耳石而得名。這類魚與毒鲉無親緣關系,需注意古今名稱的混淆。

三、其他引申義

在成語中,“石頭魚”可比喻固執、不知變通的人,但此用法較少見。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毒性機制或分布詳情,可參考搜狗百科及科普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石頭魚》的意思

《石頭魚》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比喻虛無缥缈的事物或不存在的東西。

《石頭魚》的部首和筆畫

《石頭魚》的部首是石(石字旁),它在漢字中屬于石部。

《石頭魚》的筆畫數共計11畫,由“石”部的5畫和“魚”部的6畫組成。

《石頭魚》的來源

《石頭魚》這個成語最早見于南朝宋劉義慶所著的《世說新語》。故事講述了有一位名叫呂襲的人,在寺廟的燒香亭邊看到一條魚,但當他試圖抓住它時,發現它是由石頭制成的。因此,《石頭魚》就成為了比喻虛幻或不存在之物的成語。

《石頭魚》的繁體字

《石頭魚》是《石頭魚》的繁體字書寫形式。

《石頭魚》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石字的形狀略有不同,但整體結構保持一緻。

《石頭魚》的例句

他說的那個理論完全是個《石頭魚》,根本就不存在。

《石頭魚》的組詞

石頭魚沒有常用的相關組詞。

《石頭魚》的近義詞

虛幻、無稽、胡說八道。

《石頭魚》的反義詞

真實、可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