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约的意思、鞭约的详细解释
鞭约的解释
犹鞭辟。《朱子语类》卷四五:“ 至之 问:‘学要鞭辟近里,鞭辟如何?’曰:‘此是 洛中 语,一处説作鞭约,大抵是要鞭督向里去。’”参见“ 鞭辟近里 ”。
词语分解
- 鞭的解释 鞭 ā 驱使牲畜的用具,柔软像绳子:鞭杆。鞭长莫及。 用鞭子抽打:鞭打。鞭扑。鞭责。鞭策。 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教鞭。 一种古代兵器,铁制有节,无锋刃:钢鞭。竹节鞭。 编连成串的爆竹:鞭炮。小鞭。
- 约的解释 约 (約) ē 绳子。 拘束,限制:约束。约法。制约。约定俗成。 共同议定的要遵守的条款:立约。条约。契约。 事先说定:约见。约会。 邀请:约请。约集。 节俭:节约。俭约。 简要,简单:由博返约。简约
专业解析
“鞭约”是一个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以从构成它的两个单字“鞭”和“约”的本义及引申义来理解。
-
核心含义:
- 鞭: 本义指驱使牲畜的鞭子,引申为鞭策、驱使、督促之意。它象征着一种外在的、带有一定强制性的推动力或约束力。
- 约: 本义指绳索,引申为约束、限制、约定、规约之意。它代表着一种规则、界限或协议。
- 结合义: “鞭约”的核心含义可以理解为通过鞭策(外在推动)来达到约束(行为规范)的目的,或者指一种带有督促性质的约束或规约。它强调的是一种动态的约束过程,即通过不断的督促、激励(如同鞭策)来使人或事物遵守某种约定、规则或限制。
-
可能的引申与用法:
- 督促性的约束: 指并非完全被动或静止的限制,而是需要主动施加力量(鞭策)来维持的约束。例如,在管理或教育中,通过持续的监督、激励(鞭策)来确保规则(约)被遵守。
- 自我鞭策以守约: 也可以引申为个体自我督促、自我激励以恪守对自己的承诺或外界的规范(约)。
- 契约中的督促条款: 在特定语境下(尤其古语或特定领域),可能指契约或协议中带有督促、激励双方履行义务的条款或精神。
-
词性:
- 主要作名词,指代这种“鞭策性的约束”本身或相关的规约。
- 也可能隐含动词意味,表示“以鞭策的方式加以约束”。
“鞭约”意指一种通过鞭策(督促、激励)来实现的约束或规约。它融合了“鞭”的驱动力和“约”的限制力,强调约束的动态性和需要主动维持的特性。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已非常罕见,其具体含义需结合具体的历史文献或语境来精确把握。
参考来源:
- 对“鞭”字本义及引申义的释义,参考自权威汉语工具书《汉语大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崇文书局)和《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中关于“鞭”的条目。
- 对“约”字本义及引申义的释义,参考自权威汉语工具书《汉语大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崇文书局)和《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中关于“约”的条目。
- 复合词“鞭约”的释义基于上述单字义的逻辑组合及古汉语构词法分析。由于该词极为罕见,未在常用现代词典中作为独立词条收录,其理解需基于字源和构词法推断。如需更精确的古典文献用例,建议查阅《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数据库。
网络扩展解释
“鞭约”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与“鞭辟”相通,主要用于形容学习或修身时对内在的深入探求。以下为详细解释:
1.词义解析
- 基本含义:指通过自我鞭策和约束,促使思想或行为向内在深入,强调对学问或德行的精微探求。例如《朱子语类》中提到:“大抵是要鞭督向里去”,即通过“鞭约”达到“鞭辟近里”的境界。
2.词源背景
- 来源:出自宋代儒学家朱熹的《朱子语类》,属于宋代理学中的概念。其变体“鞭辟近里”源自洛阳方言,意为“深入剖析,靠近根本”,是宋儒治学修身的重要方法论。
3.用法与示例
- 语境:多用于形容治学态度或自我修养的严谨性。如造句:“冯大掌鞭约五旬的年纪……身板始终挺得笔直”,此处“鞭约”暗含对自身行为的严格约束。
- 近义词:鞭辟、鞭策、切问近思。
4.延伸理解
- 哲学内涵:宋代理学强调“向内求理”,而“鞭约”正是通过外在的鞭策(如读书、自省)达到内在的明理,体现了儒家“克己复礼”的思想。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引用或相关例句,可参考《朱子语类》及宋代儒学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雪皑皑碧流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吹毛洗垢春申江处所次止德煇帝迹丁倒定数董笔堆栈指示器遁迯反兵方颐凡聋凡毛飞架赋铭付梓梗险工伤句骊观光孤军奋战过宿晧旰黑玺贺知章画尺画涂教主决策窾理丽辞隆汙嫶冥七均秋行夏令三对六面三祇深文大义舍生取义授命顺敍肆閲岁旦随风柁宿恙天趣贴库外积王家先大夫纤豪小兄弟喜从天降歇灭西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