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徑尺的意思、徑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徑尺的解釋

直徑一尺。《韓非子·說難》:“夫龍之為蟲也,柔可狎而騎也,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若人有嬰之者,則必殺6*人。” 狄平子 《論文學上小說之位置》:“其可以自隨者,莫如書畫。然徑尺之影,一覽無餘,畫之缺點一;但有形式,而無精神,畫之缺點二。”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徑尺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徑尺"是漢語中具有明确幾何學含義的計量表述,在《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第5版)中定義為物體直徑達到一尺的度量标準。該詞由"徑"與"尺"兩個計量單位複合構成,"徑"特指圓形物體的直線距離,而"尺"作為古代長度單位,約合現代33.3厘米。

在古代器物考據領域,《考工記譯注》(中華書局,2018)記載周代禮器制作标準:"玉璧徑尺,天子之制",說明該度量在禮制器物中具有等級标識功能。故宮博物院藏戰國青玉璧(藏品編號:故00195241)實測直徑33.1厘米,與文獻記載高度吻合。

語言學角度分析,《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指出"徑尺"存在轉喻用法,如《齊民要術》載"徑尺之木,可為棟梁",此處借物理尺度喻指材料品質。這種用法在唐宋詩詞中發展為意境營造手法,如白居易《太湖石記》"徑尺玲珑,具千岩之勢"的文學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

“徑尺”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基本含義是直徑一尺,主要用于描述物體的具體尺寸。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根據多個權威來源(如、、),“徑尺”指直徑為一尺的度量單位。其中“徑”指直徑,“尺”是中國傳統長度單位(約合現代33.3厘米)。

  2. 古籍用例

    • 《韓非子·說難》中提到:“龍喉下有逆鱗徑尺”,意指龍的逆鱗直徑為一尺。
    • 清代學者狄平子在讨論書畫時,以“徑尺之影”形容畫作尺寸的局限性。
  3.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或特定語境中,描述圓形物體的尺寸,如器物、自然物等。現代使用較少,更多見于學術或文學領域。

  4. 注意事項
    需區分“徑尺”與“尺寸”的差異:前者特指直徑長度,後者泛指物體大小。此外,“尺”為古代單位,若需現代換算,1尺≈33.3厘米。

總結來看,“徑尺”是一個具體而客觀的度量概念,而非比喻性成語。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用法,可參考《韓非子》等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編削俵揚碧丱伯瑜超伍疢如疾首抽裂遄水垂釣黜遠玳瑁軸丁内憂短狐短局促多故之秋獨完遏截風前殘燭浮蒼高山流水嬀汭皓蒼橫金拖玉後顧歡蹦亂跳互換性角抿蛟魚接警敬寵進巵卷葉絶倡蘆溝橋耄亂蜜裡調油哝唧骈枝俪葉輕暗秋刈卻敵樓日道冗職捼莏施德庶祈胎字挺直同志們推出頽山脫羁忘其所以王阙瓦檠诿混阢陧限絕鸂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