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截的意思、遏截的詳細解釋
遏截的解釋
邀截;攔截。 宋 周密 《齊東野語·趙伯美》:“﹝ 伯美 ﹞且謂前奏稽遲,是必賊 蒙 使其兄司農丞 革 ,坐局行賕,遏截禦筆之所緻。” 元 郝經 《班師議》:“伺隙而進,如遏截於 江 黃 津渡。”
詞語分解
- 遏的解釋 遏 è 阻止:遏止。遏制。遏抑。怒不可遏。 古同“害”:“無遏爾躬”。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截的解釋 截 é 割斷,弄斷:截斷。截開。截取。截面。 量詞,段:一截兒木頭。 阻攔:截住他。截留。截擊。截獲。 到一定期限停止:截止。 筆畫數:; 部首:戈;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遏截”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攔截、阻斷,常用于描述對人或物的中途阻攔行為。例如:
- 軍事場景:元朝郝經《班師議》提到“遏截於江黃津渡”,指在渡口攔截敵軍。
- 行政文書:宋代周密《齊東野語》記載“遏截禦筆”,指阻撓皇帝诏令傳遞。
二、字源分析
- 遏:本義為阻止(如“怒不可遏”),《說文解字》釋為“止也”。
- 截:原指切斷物體(如“截斷”),引申為中途阻斷。
二字組合後,強調通過主動行動切斷路徑的阻攔方式。
三、曆史用例特點
- 對象廣泛:既可用于具體事物(如軍隊、文書),也可用于抽象事物(如權力運作)。
- 行為主動性:多含刻意為之的意味,如《呂氏春秋》中“遏奪”指攔路搶劫。
四、其他延伸含義
漢典另提及該詞在特定語境中可表遮蔽(如“遏陽”指遮陽),但此用法較少見。
提示: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曆史文獻研究。如需更詳細古籍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專業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遏截(è jié)是一個漢字詞語,指阻止、阻擋或截斷某物的行進、傳播等。其拆分部首為辶(辵)和卩,筆畫數為12畫。遏截的來源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形體。
在繁體字中,遏截的寫法為「遏截」,沒有太大差異。古時候漢字寫法因曆史原因存在一定的差異,但遏截的基本形态仍然與現代寫法相近。
以下是一些關于遏截的例句:
1. 我們需要遏截犯罪活動,維護社會的安甯與秩序。
2. 政府采取了措施,以遏截病毒的傳播。
3. 他們派出艦艇迅速遏截并攔截敵方船隻。
除了遏截,還可以使用其他詞語來表達類似的含義,如阻止、攔截、制止等,這些詞語在不同語境中可以替代遏截來描述相似的動作。
在相關的詞彙組合中,可以使用遏制、遏止、遏制等詞,來強調抑制、阻止某種情況或行為的發展。
至于反義詞,與遏截相對的詞語可以是放行、通行等,指允許某物繼續行進、傳播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