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今董狐的意思、今董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今董狐的解釋

唐 吳兢 的别稱。 董狐 , 春秋 時 晉國 史官,相傳他不避權貴,敢于實錄史事,被 孔子 贊為良史。 唐 吳兢 與 劉知幾 撰《武後實錄》,記 張昌宗 誘 張說 誣證 魏元忠 事。後 張說 為相,屢以情請改。 兢 辭曰:“徇公之請,何名實錄。”卒不易。故時人稱贊他為“今董狐”。事見《新唐書·吳兢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今董狐"是一個漢語成語,用于比喻當代敢于秉筆直書、忠于史實的良史或正直的記載者。其核心含義源于對古代著名史官董狐的推崇,強調記錄事實時不畏權勢、剛直不阿的精神在現代的延續。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二、典故來源與權威釋義 該成語直接脫胎于董狐的事迹。權威漢語詞典對其釋義如下:

  1. 《漢語成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04年,第682頁): 釋義為“今之董狐。指當代敢于秉筆直書、忠于史實的良史。” 明确指出其比喻對象是當代的良史。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3年,第353頁): 在“董狐”詞條下釋義,并引申出“今董狐”的含義,強調其核心在于“直筆”,即如實記載,無所避忌。
  3. 《現代漢語分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8年,人物稱謂類): 将其歸類為對具有特定品格(正直敢言、忠于事實)的記錄者的稱謂。

三、用法與語境

四、文化内涵 “今董狐”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史官“直筆”精神的推崇,即史官應獨立于政治權力,以事實為依據進行記錄(“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 文天祥《正氣歌》)。将某人稱為“今董狐”,是對其職業操守和道德勇氣的最高贊譽之一,表明其繼承了古代良史不畏強暴、秉筆直書的寶貴傳統。

“今董狐”是一個源自著名曆史典故的褒義成語,專指當代那些像春秋時期晉國史官董狐一樣,敢于排除幹擾、堅持依據事實進行記錄和報道的人。它承載着中國文化中對曆史真實性和記錄者獨立精神的崇高追求。

網絡擴展解釋

“今董狐”是一個曆史人物相關的稱號,具體解釋如下:

一、詞義解析 指唐代史官吳兢的别稱。該稱號将他比作春秋時期晉國著名史官董狐,強調其秉筆直書、不畏權貴的實錄精神。

二、曆史來源

  1. 董狐典故:董狐因如實記載“趙盾弑君”事件,被孔子贊為“古之良史”。他堅持史官原則,即便面臨權貴威脅也拒絕篡改史實。
  2. 吳兢事迹:吳兢與劉知幾合撰《武後實錄》時,如實記錄張昌宗誘使張說誣陷魏元忠之事。後張說拜相要求修改,吳兢以“徇公之請,何名實錄”嚴詞拒絕,時人遂稱其為“今董狐”。

三、文化意義 該稱號體現了中國古代史官“書法不隱”的傳統,即史家應客觀記錄事實,不因個人利益或外界壓力歪曲曆史,成為後世史官品格的象征。

别人正在浏覽...

阿伽門農罷老辯知壁挂波池補官步歲城建抽水站川紅楚三戶盜泉雕本斷客敦趣發奮爲雄訪賢煩嚣風塵之驚風狂馮雪峰伏引高肓狗豨狗胾龜龍片甲河皷皇太妃還樸反古家貨見實腳氣謹小拘迫匡濟枯木生花略窺一班斂翮陪承鋪班器觀棄甲全衣任力聲控沈翳十冬臘月水城水路斯須忪蒙檀舍讨飯棒韬瑕迢遞堍橋五色水團纖經先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