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檀舍的意思、檀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檀舍的解釋

布施。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誦經·釋道嵩》:“﹝ 道嵩 ﹞性好檀捨,隨獲利養,皆以施人。”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曲女城之會》:“然我檀捨已周,心願諧遂,屬斯變滅,重知如來誠諦之説,斯為大善,無可深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檀舍”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如下:

一、核心釋義

檀舍(拼音:tán shè)指布施,即佛教中施與他人財物或利益的行為。該詞多見于佛教典籍,強調以慈悲心無償給予。

二、文獻溯源

  1. 南朝梁《高僧傳》記載僧人釋道嵩“性好檀舍,隨獲利養,皆以施人”,體現其樂善好施的品性。
  2. 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記》提到“檀舍已周,心願諧遂”,指完成布施後達成修行願望。

三、構詞解析

四、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出現于古籍研究或特定宗教語境。如需表達類似含義,可用“布施”“施舍”等替代詞。

擴展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檀舍的意思

《檀舍》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客人住宿的房舍。檀舍是為了接待來訪的客人而特别設立的房屋。這個詞常常用來形容寺廟、道觀等宗教場所中供僧侶和信徒居住的地方,也可以用來描述一些場合下作為接待客人的住處。

拆分部首和筆畫

《檀舍》這個詞包含了兩個部首:木(樸旁)和舍(舌旁)。

它由12個筆畫組成:橫(一畫)豎(一畫)捺(一畫)橫折(一畫)提(一畫)點(一畫)橫(一畫)鈎(一畫)撇(一畫)豎(一畫)折(一畫)橫(一畫)。

來源

檀舍一詞最早出現在《後漢書·李膺傳》中,李膺是東漢末年的一個官員,被描述為有一身儒雅書香之氣。這一詞在當時是用來形容他用心修養自己的住所,以接待來訪者。之後,檀舍逐漸擴展為一種通用的詞語,用來描述供客人住宿的房舍。

繁體

《檀舍》在繁體中寫作「檀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作的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所以檀舍在古代的寫法為「檀舍」。

例句

1. 這座佛寺裡設有檀舍,供僧侶和信徒居住。

2. 他在鄉間建了一座檀舍,以便接待遠道而來的客人。

組詞

檀舍可以作為一個詞彙的一部分出現,例如:檀舍茶室、檀舍香客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客舍、招待所、旅館

反義詞:出家、離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