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吴兢 的别称。 董狐 , 春秋 时 晋国 史官,相传他不避权贵,敢于实录史事,被 孔子 赞为良史。 唐 吴兢 与 刘知几 撰《武后实录》,记 张昌宗 诱 张说 诬证 魏元忠 事。后 张说 为相,屡以情请改。 兢 辞曰:“徇公之请,何名实录。”卒不易。故时人称赞他为“今董狐”。事见《新唐书·吴兢传》。
“今董狐”是一个历史人物相关的称号,具体解释如下:
一、词义解析 指唐代史官吴兢的别称。该称号将他比作春秋时期晋国著名史官董狐,强调其秉笔直书、不畏权贵的实录精神。
二、历史来源
三、文化意义 该称号体现了中国古代史官“书法不隐”的传统,即史家应客观记录事实,不因个人利益或外界压力歪曲历史,成为后世史官品格的象征。
《今董狐》(Jīn Dǒng Hú)这个词是一个成语,意指一个人狡猾多诈,行事不轨,背离正道。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不正直,不可信赖。
《今董狐》由“日”、“山”、“犬”、“虍”和“木”五个字组成。其中,“日”作为“日旦”声旁,读音为“rì”,“山”作为“山水”形旁,读音为“shān”,“犬”作为“犬犬”部首,读音为“quǎn”,“虍”作为“虎”字的简化形,读音为“hū”,“木”作为“木林木”部首,读音为“mù”。所有的字的总体笔画为19画。
《今董狐》是出自《红楼梦》一书中的一个典故。繁体字为「今董狐」。
在古代汉字中,和现代的写法有所不同。例如,「今」字的古代写法为「斤」,「董」字的古代写法为「菋」,「狐」字的古代写法为「胡」。
他的行为始终不受拘束,完全是一个今董狐。
类似于「今董狐」的词语有「今狐狸」。
类似于「今董狐」的近义词有「现代狡诈」。
与「今董狐」相对的反义词可以是「忠诚正直」。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