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進薦仕宦。《禮記·儒行》:“儒有内稱不辟親,外舉不辟怨,程功積事,推賢而進達之。”《三國志·魏志·荀彧傳》:“ 太祖 以 彧 為知人,諸所進達皆稱職。”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李益》:“同輩行稍進達, 益 久不升,鬱鬱去遊 燕 趙 間。”
(2).進抵;達到。《晉書·劉弘傳》:“猥蒙含宥,被遣之職,即進達所鎮。”《宋書·柳元景傳》:“ 季明 進達 高門 木城 ,值 永昌王 入 弘農 ,乃回,還 盧氏 ,據險自固。” 宋 曾鞏 《與北京韓侍中啟一》:“緻是懇誠,稽于進達。”
“進達”的漢語詞典釋義
“進達”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兩方面:
舉薦人才,使其顯達
指通過推薦或提拔,使有才能的人獲得官職或社會地位。例如《後漢書·崔骃傳》載:“進達賢能,退貶不肖。”此處“進達”強調對賢能之士的舉薦與提拔。該義項源于古代選官制度,常見于史書與政論文章。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第10卷,第1123頁。
通曉事理,見解透徹
形容對事物本質或道理有深刻理解,并能清晰表達。如《宋書·王微傳》稱其“才學進達”,指其學識淵博、思想通達。此義項側重個人學識與思維能力的深度。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第767頁。
補充說明
“進達”屬文言詞彙,現代漢語多使用“舉薦”“提拔”或“通達”等替代其義。該詞在學術研究、古籍解讀及曆史文獻分析中仍具價值,體現了古代社會對人才選拔與學識修養的重視。
“進達”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指舉薦人才擔任官職,強調推舉賢能。例如:
表示抵達某地或實現某種狀态,常見于軍事或地理描述:
該詞現代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如明代祝允明詩句“進達戒征逐”,則引申為對功名追求的警醒。
百動不如一靜白媒庇衛不可勝舉不失毫厘不轉頭蒼萌骖仆巉崱斥近打抱不平膽顫心驚點眼低八度定籍法柄輻射平衡陔餘高下其手恭敏汩咄鬼哭神號橫惡讙設僥戰交诤駃疾龍尾岩綠酒紅燈墨魚南人南鄉培訓班劈半兒遷建前哲青壁确志蕊粉入塞稍事升滅沈灰示波器水精毬跳舞鐵道部缇室題意銅蕩透骨草危岌文鳐污庳骛骛陷怼陷入沉思現鐘不打小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