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詩·商頌·殷武》:“維女 荊楚 ,居國南鄉。” 毛 傳:“鄉,所也。” 鄭玄 箋:“維女 楚國 ,近在 荊州 之域,居 中國 之南方。” 三國 魏 曹植 《神龜賦》:“蒼龍虬於東嶽,白6*虎嘯於西岡。玄武集於寒門,朱雀栖於南鄉。”
南向,面朝南。常指居帝王之尊位。《莊子·天道》:“夫虛靜恬淡寂寞無為者,萬物之本也。明此以南鄉, 堯 之為君也;明此以北面, 舜 之為臣也。”《史記·留侯世家》:“德義已行,陛下南鄉稱霸, 楚 必斂衽而朝。”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南鄉漢語 快速查詢。
“南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
地理方位
指南方或南面,常用于描述方向或區域。例如《詩經·商頌·殷武》中“維女荊楚,居國南鄉”,鄭玄注解為“居中國之南方”。
在古籍中,曹植《神龜賦》也以“朱雀栖於南鄉”代指南方。
具體地名
作為地名,“南鄉”可指中國南方的鄉鎮或區域,如:
在傳統文化中,“南向”常與帝王尊位關聯。如《莊子·天道》提到“明此以南鄉,堯之為君也”,指君主面南而治的權威;《史記》中亦有“南鄉稱霸”的表述,象征統治地位。
“南鄉”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指向,既可能是地理概念,也可能是文化符號或實際地名。
南鄉(nán xiāng)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南和鄉。
南字由「丿」和「十」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五個筆畫;鄉字由「亠」和「口」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四個筆畫。
南鄉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獻,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南陔》。它的意思是指南方的鄉村、鄉井。
南鄉的繁體字為「南鄉」。
在古時候,南鄉的漢字寫法略有不同,南字以「曰」代替了「丿」,鄉字以「⻍」代替了「亠」,寫作「曰鄉」。
1. 我來自南鄉的一個小村莊。
2. 遊人紛至沓來,欣賞着南鄉的迷人風景。
南鄉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新的詞語,例如南鄉之宴、南鄉之風、南鄉之親等。
與南鄉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南方、農村、鄉村等。
與南鄉意思相反的詞語有北方、城市、都市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