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矜饬的意思、矜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矜饬的解释

端庄严整。 汉 应劭 《风俗通·愆礼·山阳太守汝南薛恭祖》:“何有死丧之感,终始永絶,而曾无惻容,当内崩伤,外自矜飭,此为矫情,伪之至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矜饬”是一个古雅且富有表现力的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人的仪态、举止或品性。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

  1. 字义分解与核心内涵:

    • 矜:本义指矛柄,引申为庄重、自持、慎重、不苟且。含有自尊、自爱、保持尊严之意。《说文解字》释“矜”为“矛柄也”,段玉裁注引申为“凡矜持、矜庄字当作此”。
    • 饬:同“敕”,本义为告诫、命令,引申为整顿、整治、谨慎、使整齐。指行为严谨、合乎规范、一丝不苟。《说文解字》释“饬”为“致坚也”,段玉裁注:“致之于坚,是之谓饬”。
    • 矜饬:二字结合,意指庄重自持,严谨整肃。形容人举止端庄得体,注重礼节规范,自我约束严格,不轻浮随便,体现出一种内在的修养和外在的仪态美。
  2. 整体释义与用法: “矜饬”强调的是一种内外兼修的修养状态:

    • 内在层面:表现为内心的庄重、自尊、自爱、谨慎,有强烈的道德感和自我约束意识。
    • 外在层面:表现为言谈举止的得体、严谨、合乎礼仪规范,仪态端庄大方,不逾矩。 它常用于描述士大夫、君子或有教养之人的风范,带有褒义色彩,体现一种高尚的品格和修养境界。例如:“其人言行矜饬,颇有古君子之风。”
  3. 出处与用法示例(参考权威辞书): 该词多见于古代典籍和文言作品,用以形容人的品格或行为。例如:

    “士君子处世,贵在矜饬,不为流俗所移。” (此句为模拟古人语体,体现其用法) 权威辞书如《汉语大词典》对其有收录和解释。

  4. 近义词辨析:

    • 矜持:更侧重于内心的拘谨、含蓄、克制,有时略带羞涩或保守之意,外在表现可能不如“矜饬”那样强调整肃的仪态。
    • 端庄:主要强调外表仪态的庄重、大方、端正。
    • 严谨:主要强调做事态度的严密、细致、一丝不苟。
    • 矜饬:融合了“矜持”的自重、“端庄”的仪态和“严谨”的作风,是一个内涵更丰富、更具古典韵味的词。
  5. 文化内涵: “矜饬”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对个人修养的极高要求。它强调个体在道德自律(矜)和行为规范(饬)上的统一,是“克己复礼”精神的一种外在表现,代表着一种理想的人格风范。

参考文献来源:

  1. 汉典 (Zdic.net):提供《说文解字》及段玉裁注对“矜”、“饬”字源的权威解释。 (链接示例:https://www.zdic.net/ - 实际查询“矜”、“饬”字条)
  2.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大型权威汉语工具书,收录并详细解释“矜饬”一词的含义及用法。 (链接示例:该词典有在线数据库如“国学大师”等可查,但直接链接需指向具体查询结果页,此处为说明来源)
  3. 国学大师 (Guoxuedashi.com):提供在线查询《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的功能,是查找古汉语词汇释义的重要平台。 (链接示例:https://www.guoxuedashi.com/ - 实际查询“矜饬”词条)

网络扩展解释

“矜饬”是一个汉语词汇,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二、出处与语境

该词最早见于东汉应劭的《风俗通·愆礼》,文中批评薛恭祖在丧礼中“外自矜饬”,暗指其行为矫情虚伪。可见“矜饬”在古汉语中多含贬义,强调过度修饰的端庄,而非发自内心的庄重。


三、分字解析

  1. 矜(jīn):
    • 本义为怜悯(如“矜悯”),后引申为自尊、庄重(如“矜持”)。
  2. 饬(chì):
    • 意为整顿、谨慎(如“整饬纪律”),亦有“告诫”之义。
      二字组合后,强调通过自我约束展现庄重姿态。

四、用法与示例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现代造句案例,可参考《风俗通》相关文献或词典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衣宰相虣出背乱变现鼻坳不见圭角不早当晩参豫常熟市嘲轰嗤溜楚大夫触目惊心大伯娘大梁刀砧杀抵角戏阁长哽恸含眸豪逸鹤项牌化干戈为玉帛黄刺玫阛阓子搳脱江皐较文蕺蕺静局竟已谲佹刻酷唠哆喇嘴慢媟描朱品度平原青衣谶侵佚啓设启衅戎叔三花树时年梳篦殊际淑质私意素带托肺腑外阴玩华顽狭短局亹焕想要校卫系风捕景西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