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寄祿的意思、寄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寄祿的解釋

寄祿官。 宋 陸遊 《吏部郎中蘇君墓志銘》:“以 紹熙 三年五月某甲子,遇疾捐館舍,享年六十有四,寄祿至朝請大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寄祿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制度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官員僅挂職名而領取俸祿,不實際擔任具體職務。該詞最早見于宋代官制體系,據《宋史·職官志》記載,宋代實行“寄祿官”制度,官員的品級、俸祿與實際職事分離,官銜僅作為确定待遇等級的依據。從構詞法分析,“寄”取“依附、寄托”之義,“祿”即古代官吏的俸給,《說文解字》釋“祿”為“福也”,引申指國家發放的官俸。

在具體應用中,寄祿制度體現了古代官僚體系的品階化管理特征。如《文獻通考·職官考》所述,宋代官員的“本官”決定其俸祿标準,實際職務則另授“差遣”,這種職、權分離的制度設計既保障了官員待遇,又便于朝廷靈活調配人事。清代學者趙翼在《廿二史劄記》中評述該制度“名實混淆,官與職分”,客觀上促進了官僚隊伍的穩定。

現代漢語詞典中,《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挂空銜領取俸祿”,《辭海》則從曆史制度角度注解為“宋代表示官員品級的虛銜”。這一詞彙至今仍用于描述古代官僚制度及類比現代社會中的虛職現象。

網絡擴展解釋

“寄祿”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解釋,需結合具體背景區分:

一、宋代官制中的核心概念(主要含義)

指宋代實行的“寄祿官”制度,即官員的官銜僅用于确定品級和俸祿,與其實際職務無關。

二、文學語境中的引申義(較少見)

作為四字成語時,字面可解為“寄托俸祿”,引申為将希望或心願托付他人。但此用法在古籍中罕見,現代更側重于曆史制度含義。

擴展閱讀建議

若需了解宋代官制細節,可參考《宋史·職官志》或司馬光《涑水記聞》等史料,通過查字典來源獲取更多實例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八路軍軍歌半旗不中聽闡幽探赜朝霭嗤怪饬農侈窳雌答蹴躇大半天刀法盜鬻得幸點試東陽瘦恩允番邦蜚兇流屍浮厲脯鮝割歡宮廚拱廊乖角孤誠貴圉诃怒後輩惠化将仲子激勵謹善伎術人涓滴不漏絕活拒狼進虎俊材魁甲壘壘俍傍領衣缦立慢心懋敦鳥弋憑城借一披霜冒露碕礒擾襲聲聲慢神龛子贳器店勢人順澤灘頭忝官外姑汙佞下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