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卑污奸佞。《明史·顧鼎臣傳》:“ 劉世揚 、 李仁 劾 鼎臣 污佞。”
“汙佞”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汙”和“佞”二字構成,具體含義如下:
“汙佞”指卑劣且善于阿谀奉承的品性,常用來形容奸邪谄媚之人。例如:
與“奸佞”含義相近,但“汙佞”更側重道德上的污濁,而“奸佞”強調行為上的奸詐與谄媚()。例如《管子·霸言》中以“姦佞之罪”形容權術欺詐。
常見于古代史書、奏折等正式文本,現代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讨論中,形容心術不正、趨炎附勢之人。
污佞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言談舉止谄媚阿谀、不正派的人。
污佞的部首是水(氵)和人(亻),分别在左右兩側。它由13畫構成。
污佞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寫法。在古代,污佞的寫法為“汚怒”,其中的“怒”表示人的聲音。由于曆史發展的變遷,現代漢字簡化後的寫法為“污佞”,但其本意并未改變。
繁體字“污佞”與簡體字相同,沒有任何變化。
在古代,污佞的寫法為“汚怒”。古代的字體有别于現代,許多字形上有所差異。
1.他在上級面前表現得非常污佞,完全失去了做人的底線。
2.不要相信那些污佞言辭,他們隻是為了謀取私利。
3.這個政客一直以來都是個污佞之徒,不值得任何人的尊敬。
1.污言穢語:指具有污穢内容或低俗語言的言辭。
2.佞言讪诮:指谄媚阿谀和惡毒諷刺的言辭。
3.污濁不淨:形容言行不潔、不正派。
1.谄媚: 指言行阿谀、谄媚奉承的舉止。
2.阿谀: 指言行趨炎附勢、奉承谄媚。
正派、正直、真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