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外姑的意思、外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外姑的解釋

嶽母。《爾雅·釋親》:“妻之父為外舅,妻之母為外姑。”《釋名·釋親屬》:“妻之父曰外舅,母曰外姑。言妻從外來,謂至己家為歸,故反以此義稱之。” 唐 李商隱 有《為外姑隴西郡君祭張氏女》文。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五:“婿謂婦之父曰外舅,婦之母曰外姑。” 清 梁章鉅 《稱謂錄·妻之父》:“案 汪氏 堯峰 曰:‘男子謂妻父曰外舅,母曰外姑……彼以我母為姑,我亦從而姑之,懼其同於父黨也,故别曰外姑。’”參見“ 外舅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外姑是漢語中對特定親屬關系的古稱,具體含義如下:

一、核心釋義

外姑指妻子的母親,即現代所稱的“嶽母”。該詞由“外”與“姑”組合而成:

二、曆史文獻依據

  1. 《爾雅·釋親》(中國最早辭典)

    明确記載:“妻之父為外舅,妻之母為外姑。”此定義成為後世經典依據,反映周代至漢代的親屬稱謂體系。

    來源:《爾雅》成書于戰國至西漢,現存版本見中華書局點校本。

  2. 《儀禮·士昏禮》(儒家禮制經典)

    在婚儀記載中,“外姑”與“外舅”(嶽父)對稱,用于描述婚姻締結後男方對女方父母的稱謂。

    來源:《儀禮》為十三經之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儀禮譯注》可參考。

  3. 明代《幼學瓊林·卷二·夫婦》

    延續古義:“女嫁曰于歸,男婚曰完娶……外舅外姑,嶽父母之謂。”印證該詞在明清仍通行于書面語。

    來源:《幼學瓊林》明清啟蒙讀物,常見于中華書局《國學經典叢書》。

三、文化背景

四、現代使用場景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罕用,僅見于:

  1. 古籍研究:解讀先秦至清代文獻必備術語。
  2. 傳統禮儀複現:如仿古婚禮、家族祭祀等儀式中保留古稱。
  3. 方言遺存:部分方言區(如吳語、閩南語)仍保留類似古稱謂變體。

五、權威工具書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外姑”是中國古代對特定親屬關系的稱謂,其含義在不同文獻中較為統一,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外姑”指妻子的母親,即現代漢語中的“嶽母”。該詞由“外”和“姑”組成:

二、文獻依據

  1. 《爾雅·釋親》明确記載:“妻之父為外舅,妻之母為外姑。”
  2. 《釋名·釋親屬》進一步解釋:“妻之父曰外舅,母曰外姑。言妻從外來,謂至己家為歸,故反以此義稱之。”。

三、使用場景

四、相關延伸

五、示例參考

唐代李商隱曾撰寫《為外姑隴西郡君祭張氏女》,宋代趙彥衛在《雲麓漫鈔》中亦沿用此稱。

“外姑”是古代對嶽母的特定稱謂,其定義在經典文獻中高度一緻,現代語境下主要用于學術或曆史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百代過客白眼白衣尚書八列襃拂辨诘閉息不越雷池一步赤壁綽裕黜遠錯帶大不過點悟玓瓅耑家放蹄粉白墨黑功德錢鈎絡帶禾草賀序弧弓麾旆昏邁借風使船接腳夫計司酒石酸恇撓魁然浪穹淩波微步髦髧冒色冥鴻木羽撓滑腦膜凝曠骈接撇挒牽紅線情腸晴霞權時制宜熱羹人理箬笠三頭兩緒蜃珧屍場衰晚雙龍爽心豁目輸財助邊速銳童幡惟我獨尊賢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