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罕罼的意思、罕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罕罼的解釋

亦作“ 罕畢 ”。古代帝王儀仗之旗。《 三國 魏 曹丕 失題詩》:“重置施密網,罕罼飄如雲。”《晉書·天文志上》:“昴、畢間為天街,天子出,旄頭罕畢以前驅,此其義也。” 南朝 梁 沉約 《皇雅》詩之二:“容裔被緹組,參差羅罕罼。” 唐 李峤 《扈從還洛呈侍從群官》詩:“後隊咽笳簫,前驅嚴罕罼。”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罕罼”是一個由“罕”與“罼”組成的古漢語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兩字的獨立釋義及曆史語境綜合解析。以下從詞義、詞源、應用三方面展開:

一、字詞本義

  1. 罕(hǎn):《說文解字》釋為“網也”,本指捕鳥的羅網,後引申為“稀少”義,如《論語·子罕》中“子罕言利”即取此意。
  2. 罼(bì):《康熙字典》注為“掩兔之具”,即古代用于捕捉兔、鳥的長柄網具,亦通“畢”(古代田獵工具),如《詩經·小雅》中“鴛鴦于飛,畢之羅之”。

二、複合詞解析 “罕罼”屬并列結構,指兩種功能相近的狩獵工具,合稱後可代指整套捕獵裝置。漢代《西京賦》有“載猃猲獢,罼罕瑣結”之句,描述帝王儀仗隊列中羅網張設的場景,此處“罼罕”即象征皇家狩獵的威儀。

三、文獻應用 該詞多見于秦漢典籍,如《漢書·揚雄傳》載“羅千乘于林莽,列萬騎于山隅,車騎雲會,登降閣藹,泰華為旒,熊耳為綴……置罼乎蕙圃”,以“罼”與“罕”暗喻帝王巡狩的恢弘陣仗。唐宋後因狩獵活動式微,“罕罼”逐漸成為書面雅語,現代漢語中已罕見使用。

參考來源

《說文解字》《康熙字典》《漢書》《西京賦》

網絡擴展解釋

“罕罼”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需結合“罕”與“罼”的獨立含義綜合理解:

  1. 罕(hǎn)

    • 基本義:稀少、罕見(如“罕見”“人迹罕至”)。
    • 古義:指捕鳥的長柄小網(《說文解字》中字形從“網”,本義為捕鳥工具)。
    • 姓氏:如曆史人物子罕。
  2. 罼(bì)

    • 儀仗義:指古代帝王儀仗中的一種華蓋或帷幕(如“罼帟凝晨”)。
    • 通假義:同“畢”,即捕捉禽獸的長柄網,或指用此網捕獵的行為。
  3. 罕罼的關聯性推測
    兩字均與“網”相關,可能代指兩類捕獵工具(罕網側重捕鳥,罼/畢網側重捕獸),或引申為稀有而莊重的事物(如儀仗與稀見性結合)。但因缺乏典籍直接用例,此解釋需謹慎采用。

建議:若需精準釋義,可進一步查閱《漢語大字典》《故訓彙纂》等專業辭書,或結合具體古文語境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比傅不臣不能夠采文鼚鼓軒舞騁妍徹劄齒齯稠人廣坐此疆爾界從軍行蹙拶擔當不起黨伐道貌俨然打消滴灌販質肥頭胖耳豐顔糞灑奮武更坊鞲绁掴榻讧争混交繭繭接屋鯨海絶無僅有儁逸謉诨拉歌老器鍊格謎子南齊徘徊菊丕酒箝口結舌妻公棄卷清美青烏青氊萋萋羣衆路綫瑞禾沈寂申寫疏豁睡态碩果累累田雞炮橐駝之技望燎梧鼠五技武裝帶銜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