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顺从正理;遵从王命。《易·讼》:“九四:不克讼,復即命渝。” 朱熹 本义:“即,就也。命,正理也。” 高亨 注:“爻辞言:人不胜诉,则返而从君上之命令告諭。” 唐 柳宗元 《平淮夷雅·方城》:“ 愬 拜即命,于皇之训。”
(2).即世,死亡。《左传·文公六年》:“古之王者知命之不长,是以并建圣哲……众隶赖之,而后即命。” 杨伯峻 注:“命谓天命,天命已终,而往就之。犹 成 十三年《传》之‘即世’、前文之‘违世’,皆死之异称。”
(3).受天命。谓即天子位。 汉 蔡邕 《光武济阳宫碑》:“戮力戎功,翼戴 更始 ,义不即命,帝位闕焉。”
“即命”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顺从正理或王命
指遵循正统法则或服从君主的命令。此义源于《易经·讼卦》的“復即命渝”,朱熹注解“命”为“正理”。唐代柳宗元《平淮夷雅·方城》中“愬拜即命”也体现了这一用法。
死亡
作为“即世”的异称,表示生命的终结。《左传·文公六年》有“而后即命”,杨伯峻注释“命”指天命终结,即死亡。
受天命即帝位
特指继承天子之位,如汉代蔡邕《光武济阳宫碑》中“帝位闕焉”,暗含受天命登基的语境。
“即命”的三种含义均围绕“遵从”与“终结”展开,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如需更完整古籍引证,可参考《易经》《左传》及唐代文献。
即命是一个中文词汇,表示立即执行命令或接受命运的安排。该词可以拆分成“即”和“命”两个部分。
“即”是一个常用的副词,表示立刻、马上的意思。它的部首是“卩”,总共有九个笔画。
“命”是一个常用的名词,表示生命、命运的意思。它的部首是“⺾”,总共有四个笔画。
《即命》这个词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化,形容一个人立即执行命令或接受命运的安排。在古代汉字中,该词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繁体字中,即命可以写作「即命」。
以下是一些使用即命的例句:
一些与即命相关的词汇有:
一些与即命相反的词汇有: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了解到了即命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字写法、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一些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廒商饱其私囊报身佛背衬逞骄齿音充益初来乍到摧敝打对仗导火线迭翠地下郎帝宣恩风二簋燔燎概要赶考供艺耗少豁牙锯齿简备减户家兽鯨甲矜竞救苦斋九升瘠瘵捐税峻诋勘会扣篮喇叭筒劳而少功良辰吉日离女卤味牛笛判押齐房情宠祈年殿亲赖球路锦三妻四妾上裁商战沈钓声伎儿设心收单书床死谏燧石擡策天跸屠苏酒下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