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编修的意思、编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编修的解释

[Bianxiu] 古代史官之一,宋代设编修官修国史实录、会要等,明清翰林院设编修,并无实质职务

详细解释

官名。 宋 代有史馆编修。 明 清 属翰林院,位次修撰,与修撰、检讨同为史官。见《历代职官表》卷二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编修(biānxiū)是汉语中具有双重含义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解析:

一、动词义项:编纂修订

指对文献、书籍进行系统性整理、校对和修订的行为,强调学术性与规范性。例如《四库全书》的编修工程历时十余年,集合了清代学者对古籍的分类考订。该词常见于古籍整理领域,《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编纂修订(书籍、著作)”。

二、官职义项:古代文职官名

始于唐代的史馆编修,至宋明清时期发展为翰林院常设官职,主要负责国史编撰、典章修订等工作。明代《翰林记》载:“编修掌修国史,分纂章节。”清代此职多由科举进士担任,属从六品文官。《中国历史大辞典》将其职能归纳为“文献编纂与政令文书起草”。

网络扩展解释

“编修”一词具有双重含义,需从以下两方面综合理解:

一、动词含义(编纂修订) 指对文字、著作或文献进行系统性整理、修改和完善,常见于学术、出版及官方文件修订领域。例如修订古籍、编纂词典或修改法律条文。现代应用中,该词也用于描述军事条令的更新,如我军新一代共同条令的编修工作。

二、名词含义(古代官职)

  1. 起源与职能:宋代始设编修官,负责国史、实录、会要等官方文献的编纂,隶属史馆。
  2. 明清发展:翰林院下设编修,属正七品官职,与修撰、检讨并称史官,但明清时期逐渐演变为荣誉性职务,无实际行政权。
  3. 机构关联:宋代枢密院也曾设编修官,负责军事类文献编纂。

使用场景示例
古籍整理(如《本草》修订)、历史文献编纂(如昭明太子隐山寺编修文集)、现代法规修订等。

别人正在浏览...

安稳笔语欂栌唱和谄人车把式唇喙辞荣辞听倒宅登锋陷阵调迭低头丧气陡顿分碎否认富家子光灯关署桂车故剑情深鹤嘴瓶货囊金厄开荡枯萍梁桷劣蹶离剌零敲碎打沦漂罗毕媒谮面课排山倒海痞结贫瘠热窝儿日夕入玄入用三拳两脚僧麈生花妙笔申徒十三楼世袭糖衣田茀彤史痛谈骰盘脱繮之马万夫莫当为期不远无情无绪雾释冰融相类遐世稀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