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omplimentary address; panegyric; eulogy;citation]∶表彰功績或表達祝願的講話或文章
(2) [speech delivered by an ambassador on presentation of his credentials]∶大使在遞交國書時發表的講話
(1).頌揚功德的文體。 唐 韓愈 《河中府連理木頌》:“奮肆姁媮,不知所如,願託頌詞,長言之于康衢。頌曰:‘木何為兮此祥,洵厥美兮在吾王。願封植兮永固,俾斯人兮不忘。’”
(2).頌揚或祝賀的言詞。 巴金 《秋》二一:“押韻的吉祥的頌詞愉快地送進他的耳裡。” 艾青 《毛6*澤6*東》詩:“‘人民的領袖’不是一句空虛的頌詞,他以對人民的愛博得人民的信仰。”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頌詞漢語 快速查詢。
頌詞(sòng cí)是漢語中的常用複合詞,其含義隨語境變化,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指以頌揚為目的的韻文或散文,多用于祭祀、慶典等正式場合。
特征: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
指在公開場合發表的贊揚性演說或書面賀辭。
使用場景: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頌”本義為“贊美”(《說文解字》:“頌,貌也”),先秦《詩經》中“頌”為祭祀樂歌;“詞”指文辭。二者結合後,從文體逐漸擴展至儀式用語,現代用法更強調禮儀功能。
來源: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99年)
來源: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商務印書館,1980年)
頌詞是漢語中一種具有特定功能的文體或表達形式,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頌詞指以贊美、歌頌為核心内容的言辭或文章,主要用于表彰功績、表達祝賀或傳遞敬意。它既是文學體裁(如《詩經》中的周頌、魯頌、商頌),也是儀式性表達形式(如頒獎典禮緻辭)。
當代使用中,頌詞不僅限于書面形式,還可指代各類表彰性演講、頒獎詞,甚至擴展至影視作品解說詞等多媒體表達形式。
注:如需了解具體文學作品中的頌詞案例,可查閱、等來源的完整内容。
榜掠班齎悲雨匾窄兵嘩常駐晨省臭烘烘,臭烘烘的褡裢道德修養登翼攧番點漆頂尖,頂尖兒發粲發棹福份夫人城浮俗浮雲富貴改塞鶴經昏人魂消膽喪堅紐斯假日孔林料人領袖利用厚生麗藻春葩明密謬戾末運難以内衣牛糞平中否泰清漻青鑰冗不見治鋭挫氣索璱璱山芥手鈔手巧雙眼皮舒暇談朋友聽履凸耳秃刷罔罟灣回完免烏韭夏箭鄉和相女配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