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疆土。 唐 韓愈 《贈太傅董公行狀》:“我之復土壃,爾信有力焉。”
“土壃”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主要由“土”和“壃”兩個部分構成:
組合含義
“土壃”可理解為“土地的邊界”或“疆域”,多用于古代文獻或特定語境中,表示領土或土地的界限範圍。例如《詩經·大雅》中“徹申伯土疆”(即劃定申伯的領土範圍),這裡的“土疆”與“土壃”同義。
注意事項
如果涉及具體文獻出處,建議提供更多語境以便進一步分析。
《土壤》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地面上的土地、泥土,專指農田裡生長莊稼的土地。
《土壤》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土”,右邊的部首是“士”。它的總筆畫數是12。
《土壤》這個詞的意義最早來源于古代漢字形書時期。在繁體中,它的寫法與簡體沒有區别。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會有一些變化。《土壤》這個詞的古代寫法和現代寫法相似,隻是在字形上有一些微小的差别。
1. 農民們努力耕種,為了獲得肥沃的土壤,以增加莊稼的産量。
2. 這片土壤經過多年的耕作,已經變得非常肥沃。
一些和《土壤》有關的詞語:
1. 土地
2. 田地
3. 耕地
4. 種地
5. 肥沃
一些與《土壤》意思相近的詞語:
1. 泥土
2. 地壤
3. 良田
4. 農田
與《土壤》意思相反的詞語:
1. 水域
2. 河流
3. 海洋
4. 濕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