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名存實亡的意思、名存實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名存實亡的解釋

[nominal;cease to exist except in name;exist in name only] 名義上或形式上存在,但實際上已不存在

有一方不守信用,協議就将名存實亡

詳細解釋

名義尚存在,實際已消亡。 唐 韓愈 《處州孔子廟碑》:“郡邑皆有 孔子 廟,或不能修事,雖設博士弟子,或役於有司,名存實亡,失其所業。” 宋 蘇轼 《東坡志林·周東遷失計》:“ 夏 商 之王,皆五六百年,其先王之德無以過 周 ,而後王之敗亦不減 幽 厲 ,然至于 桀 紂 而後亡。其未亡也,天下宗之,不如 東周 之名存而實亡也。” 清 周亮工 《書影》卷六:“今 閩 中戰艘尚有名水車者,然名存實亡矣。” 楊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四章:“ 東北 已經淪陷四年多; 華北 也早就名存實亡。”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名存實亡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析其含義及用法:

一、基本釋義

指名義上仍然存在,但實際功能、作用或本質已完全消亡。該詞為聯合式結構,屬中性詞彙,常用于描述制度、協議、關系等僅保留形式卻無實質内容的情況。

二、出處與演變

  1. 早期淵源:可追溯至《韓非子·八經》中“名得而實亡”的表述,暗示名義與實際的分離。
  2. 經典出處:唐代韓愈《處州孔子廟碑》明确記載:“雖設博士弟子,或役于有司,名存實亡”,反映當時孔子廟禮儀的形同虛設。

三、語法與用法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應用場景舉例

  1. 社會現象:某些傳統習俗在現代化進程中逐漸名存實亡。
  2. 人際關系:夫妻若長期缺乏溝通與情感聯結,婚姻可能走向名存實亡。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名存實亡”深刻揭示了名實不符的社會與人文現象,使用時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隱含态度。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名存實亡的意思

名存實亡這個詞指的是在名義上存在,但實際上已經不存在或無法發揮作用的情況。名存實亡常用來形容某個事物或狀态已經失去實質性的存在,隻剩下一個空洞的名頭。

部首和筆畫

名字「名」的部首是「口」,總共有七畫。

字字「存」的部首是「子」,總共有四畫。

字字「實」的部首是「宀」,總共有八畫。

字字「亡」的部首是「亠」,總共有三畫。

來源和繁體

名存實亡一詞出自《資治通鑒·唐紀》。繁體的寫法為「名存實亡」。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存」字的古代寫法為「|⺍從」;「實」字的古代寫法為「実」或「|宀冖」;「亡」字的古代寫法為「卬」。

例句

他的權力已經名存實亡,隻是一個擺設。

這個公司已經名存實亡,隻是為了維持形象而存在。

組詞

名存實亡的反義詞是「名實相符」。

與名存實亡近義的詞有「名不副實」、「名實不符」。

筆者希望以上内容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